东海之滨,泗礁之畔;环水一岛,名曰黄龙。出生在舟山嵊泗黄龙岛的我校设计艺术学院16级摄影2班范家乐,在毕业之际, 跟随自己的小爷爷登上了浙嵊05522号渔船,历时6天的出海捕捞拍摄了近百张反映舟山渔民海上生活的珍贵照片,并汇成了《05522》这个非常特别的毕业作品。
该作品入选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季品牌活动“艺稻”青年艺术创想周——2020毕业嘉年华云尚展,被浙江卫视、《青年时报》、《都市快报》、杭州网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我记初心与江海
“渔村最繁华的时候住了上万人,家家户户都以捕鱼为生,但是远海捕捞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两三个月,风险和辛苦让现在年轻一代几乎没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小爷爷算是最后坚守的一代渔民了。”大概从小就与渔船亲近的关系,范家乐说起渔村的生活缓缓道来。他总觉得要为渔村、渔民们留下点什么。
撒下的渔网和拍下的照片留住了我对家乡、童年和海最初的记忆。
得知他有出海的想法后,小爷爷和父母有些担忧,海上未知风险大,出一趟远海起码耗费一二十万元,没有收获不会轻易返航。尽管知道诸多不便,但是范家乐仍然没有放弃,早在正式拍摄前半年,他就做过一次从舟山沈家门到嵊泗列岛的内港航行踩点,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并给自己制定了科学的锻炼计划以便更好地适应海上生活。
出海的前一天,小爷爷再次问他:“真的想好了吗?”范家乐坚定地点了点头。正是他的这种“执拗”,6天的航行,他带着相机,一下又一下按动快门,远洋前的准备、紧张的收网时刻、惊险的台风之际、难得的休息时光、朴实的船员合影......一一被他记录下来。
阳光下收获颇丰的水手,空闲时吃饭闲谈的渔民。
在他看来,摄影师的切身体验,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影像更具沉浸感的根本,正是因为这次来之不易的远航,让他深刻体会到:“渔民每一次远洋捕鱼都是一次次凭借积累多年的经验来面对突发紧急状况的生命考验,大自然的馈赠从来就不是轻易获得的。”
风雨渔船终丰收
2019年9月13日,23岁的范家乐正式踏上浙嵊05522号渔船,开启了他6天的远海捕捞体验,而05522号船的船长正是他57岁的小爷爷,船上连同船东家、船长、水手、伙夫一共14人,最小年龄也有50多岁。
船员用小船将生活必需品和物资提前搬运上去。
茫茫大海,一望无垠。踏上了甲板,一切都是新奇和兴奋的,小爷爷开着船,以10海里(18.52公里)每小时的航速驶向这次的目的地——东海和黄海交界处。 好景不长,颠簸的渔船带来的不适感很快便涌了上来,即便提前吃下了两颗晕船药,范家乐依然抵挡不住海浪的阵阵冲击。“到了第三天真是忍不住了,整整吐了一天,吃啥吐啥”,天旋地转的感受同样存在于夜晚,范家乐和小爷爷睡一间屋,屋内只有一张床,为了让小爷爷有更好的精力工作,他主动选择睡地板,“时刻都感觉五脏六腑里都在翻江倒海”。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他还开玩笑地说,“面朝大海有的时候可能不是诗和远方,还有风浪、颠簸和晕船”。
船到锚地的第一个夜晚,漆黑的海面上只有用来定位的浮标闪着红光,而浮标下面是绵延数公里的渔网。
每到夜晚,船长的工作就变得极为重要,他必须时时刻刻观察着甲板上的情况。
驾驶室窗边总有几个船员,安静地看着海,一呆就是个把小时。
精彩往往转瞬即逝,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镜头,范家乐强忍着不适几乎随时都在拍摄,只要船员们工作,他就不休息。在航行到达目标海域后,抛锚、下浮标、下网……6个网点差不多又花了一两天,最后一个网撒下,就要立马赶往第一个网点依次收网,用范家乐的话说就是节奏快速堪比电影动作片。
每次收网,都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最后将一吨半重的锚拉上来,这样要重复7-8次。
在辽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总是渺小的。航行的第四天,风浪因为台风影响逐渐大了起来,船身颠簸足有三四十度,为了赶在台风前收网,船员们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了近26个小时,每隔4个钟头吃一次饭,补一次水,身上淌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鱼腥味和海水味也混合着。甲板上,一个浪打来,人和相机就要倒地,小爷爷喝道:“挨着船舱,抓牢扶手,就在那儿拍。”范家乐努力保持平衡,用快门记录下了一张张生动的画面。
受台风外围影响,该海域浪高达3--5米。
这次经历对范家乐来说虽然惊险,却也珍贵万分:“关注社会不同的人群应该是纪实摄影应该做的事,只有我们去挖掘这些被遗忘的真实场景,他们的故事才会被更多人所知,被更多人所理解。”
这是解禁后的第一次出海,收获了带鱼1300多箱,小黄鱼700来箱,梅鱼1000多箱,各种杂鱼、沙鳗、螃蟹几十箱。
不负光阴惰寸光
一直以来,范家乐的镜头里总是饱含着对家乡浓浓的爱意。“离家两百米的地方就是大海。嗯,喜欢小岛。”这是他自己的公众号“喜欢小岛”里对家乡的描述。在这里,他毫不吝啬地赞美家乡美丽的渔村、静谧的大海、淳朴的渔民。
谈到与摄影的相遇,范家乐用“巧”字形容。艺考前刚刚接触,便深深地爱上了摄影,用他的话讲“摄影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范家乐是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致的人,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每次下课之后他都会带着相机随处拍些照片,记录学习生活的每一刻,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
“我不觉得自己多有天赋,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将每一次作业当成作品来拍,这是我大学四年的坚持”,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他会经常跑图书馆翻阅摄影集、研读经典、与老师同学切磋拍摄技巧、担任摄影协会副社长组织摄影活动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指导老师傅拥军也评价道:“在这届毕业生的作品当中,《05522》是非常独特的,是和社会非常贴近、很现实的作品。范家乐非常有勇气去做这样一次影像的调查,这对他的成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班主任祖宇欣慰地感慨:“家乐是个勤奋且坚毅的孩子,很高兴看到他在历经这四年后,从懵懂少年逐步成长为目标清晰并勇于坚守的成熟小伙。”
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在浙传的四年,范家乐收获满满: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三等奖、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二等奖、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一等奖、2018年中国创意“伯奇杯”插画方向入展摄影师.....
用镜头记录社会,用光影刻画家乡,他用所学回馈这独一无二的“海上风景”,努力和拼搏是范家乐四年来的坚持,乘风破浪 不惧前行,这也是每一位浙传人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