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杨向荣: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学者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01-10      

他是学生眼中的“偶像男神”“学术大咖”,喜欢旅游、喜欢运动/喜欢写诗和随笔。鼓励学生思考思辨、快乐学习,潜心学术研究,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近日他还获得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他就是我校戏剧影视研究院杨向荣教授,他的著作《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荣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位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最高奖的第一梯队,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当之无愧地成为“浙传骄傲”。

人物介绍:

杨向荣,教授,文学博士。钱江学者、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1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4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法学专业出身的他,因热爱文学艺术,从研究西方文学理论到西方美学与文化再到西方艺术哲学,学术方向历经两次转型,科研成果丰硕。至今已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社科基金等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红旗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摘载。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

学术研究: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杨向荣教授认为,科研既是大学的职责使命,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高校教师,理应承担起科研的重任,取得创新性成果。一路走来,杨向荣教授潜心学术研究攀登科研高峰,荣耀背后是为科研梦想的执着坚守与付出。《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这本专著成为杨向荣教授进行开拓性研究的生动例证,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创新价值,因此荣获了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提及本次获奖时,杨向荣教授谦虚地说:“获奖是对我之前学术的一种总结,更是一种激励。” 回忆起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杨向荣记忆深刻,这本书是过去三四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集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它系统化成为一个重要挑战。“当时正处暑期,时间比较紧,于是我把自己关在老家的院子里强迫自己不与外界接触。大概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我的生活里就只剩下一件事:思考与写作。”“就像一颗颗零散的珍珠,我终于找到了那根线,把它们串联起来。”得益于平时日积月累的思考和良好的写作习惯,零碎的观点变得富有逻辑性和创新性。所以一切水到渠成,整本书的写作完成得既有质量也有效率,最后比交稿日期还提前了一周。 

在很多人看来,学术是一件枯燥且辛苦的事情,但对杨向荣来说,阅读与写作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思维的跳跃中,书写甚至变成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体验。 杨向荣表示:作为一位学者,要保持学术研究方向的集中,不要随波逐流。“学者必须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要对学术始终存在一种敬仰和崇拜,不要被外界喧嚣、浮躁的环境所影响。 正是怀着这种对学术的热爱与执着,近十年来,杨向荣教授出版了《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美学》《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与艺术十五讲》等7部专著,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谈到未来科研计划时,杨向荣教授表示,未来是一种“魅惑性的存在”:有魅力,但是也有疑惑。他认为,学术没有尽头,学术研究就像走在一条孤独而又美丽的“林中路”上,偶尔能看得见光亮,但始终没有尽头。始终保持一颗求知和探索的初心,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加坚定,也走得更远。

学生眼中的“偶像男神”

立德树人是每位高校教师的天职。从2006年博士毕业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杨向荣教授已当了13年教师,他一直兢兢业业从教,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虽然今年只有41岁,但他带过的研究生就有50余名,在学生眼里,杨向荣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

19级新媒体专业贾梦圆这样说道:“我们对杨老师是又爱又敬。我们喜欢他的严肃,又害怕他的严格。他经常跟我们讲,学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偷懒和弄虚作假。他每次见到我们,都是‘三问’:最近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有什么好的论文选题?”

要求学生多看、多思、多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学研究方法,正是杨向荣教授培养学生的“小窍门”。“在年轻的时候,有人推着你走一步,可能比你自己努力走十步来得有效。我自己在读书生涯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教诲与助力。今天我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当年教我的老师们。”杨向荣教授如此说,也按此做。 

除了指导研究生,杨向荣教授还针对本科生开设了《美学》《西方美学艺术》《文学理论》等课程。他表示:“上课不是照本宣科,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他们理念。”他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多思考“为什么”。在课堂上,杨向荣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能与他进行对辩,形成一个师生交互、灵感迸发的良性循环。

16级汉文专业荣慧同学说:“杨老师经常鼓励我们不要因为胆怯而沉默,应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敢于和老师、同学争论。” 在教学过程中,杨向荣也会把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相结合,把自己关注的学术话题和新的研究成果与学生分享,引发大家的讨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学生眼里,杨老师不仅是一位严肃、严谨的学者,还是一位意气风发、略带感性的文艺青年。他的生活丰富多彩,喜欢旅游、喜欢运动、喜欢写诗和随笔,还翻译外国学术著作。就像他的公众号“云水时光雕刻”那样,他也试图在这种学术与生活的交织状态下,雕刻属于自己的时光。

此外,聊起00后喜欢玩的游戏,狼人杀、王者荣耀、……杨向荣也如数家珍,但他可不是单纯地玩游戏,“在我看来,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学术的增长点。我曾在给硕士生上课时,以狼人杀为例,让学生研究话语权力。”

在谈到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自我时,他说道:“要在实践的同时让自己有厚重感,提升自我的品质,做到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要让生存更具有精神上的内在维度与情怀,做一个有情怀、有内涵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富有激情,富有探索精神。”

同时,他还强调了大学生自我阅读的重要性,“当前是视觉文化时代,怎样在这个时代把心沉下来,认真阅读一些经典,在经典中寻找情怀,是老师们在教学当中应当关注的焦点。”

助力学科建设,打造学科高地

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学科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两高两强”首位战略,进一步确立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为每位教师扎根学科领域、促进学科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谈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现状,杨向荣教授认为,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作为全省唯一的戏剧与影视学一流A类学科,学校在科学编制学科整体建设方案、创新学科发展机制,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学科影响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均采取了系列举措,学科建设阶段性成效显著,优势突出。特别是在高水平师资团队和领军人才、高规格科研项目和权威论文发表、高层次教学示范实验室和研究基地、高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涌现出“国字号”、突破性的标志性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正是因为学校拥有良好的学术团队、学术政策、学术条件、学术氛围,杨向荣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并为他走出校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他参加了“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艺术/文化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等众多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这对进一步助力学科建设、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下一步如何将发挥学科优势,寻找学科方向新的生长点,建设学科学术高地,杨向荣认为,要集中更多优势资源,创建学科品牌;要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分类整合,多渠道提升学科影响力。

杨向荣表示,学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科发展,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建设目标。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