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傅拥军:助推高校摄影教育融入社会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28      

他,曾是卡车司机、交通警察、报社记者…或许你不认识他,但你一定认得他镜头中的那棵树,西湖边的那棵树……

傅拥军,摄影师,策展人,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策展专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论与学术专业委员,现任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2015年担任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委;2016年担任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2019年担任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

代表作品:

《西湖边的一棵树》《没什么意思》《那么西湖》

主要奖项:

2009年、2013年获第52届、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

2007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2001年、2010年获中国新闻奖

2014年、2017、2019年获平遥国际大展、丽水摄影节优秀策展人奖

一棵树,登上国际领奖台

“西湖边很多树,大多没有名字。我‘钟意’的这棵树也没有名字,它只是西湖边一棵没有编号、没有‘名分’的桃树。但是从这棵树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以及生命的关系,可以看见杭州的生活。”傅拥军说。2009年,傅老师的摄影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登上了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领奖台。

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

傅拥军说:“我拍的照片都很简单,主要是对一件事持续长时间的关注,这样才能把这个社会看的更清晰。”那么在傅老师眼中,“持续长时间”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因为我时间有限,我无法长时间地持久地观察一件事。不能在一个我感兴趣的地方连续带上一年半个月,所以我的观察是具有跳跃性的。今年去、明年去、后年去,这也是一种持续长时间观察的方式。时长可以不止十年,只要我对它有兴趣,就可以进行更为长时的调查。很多事物,在你拍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成了朋友,有些事物在拍摄过程中你可能就对其丧失了兴致。其实有时拍摄也讲究缘分。”

《西湖边的一棵树》的成功就来源于傅拥军持续长时间的关注。为了选出这一组照片,傅老师在同一个角度,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历时三年多。

代表作《西湖捕快》

“只要不外出采访,我每天都会带着相机去西湖边逛逛。每次去西湖边,我必定会走到这棵桃树下。我站在几乎同一个位置上,用同一支镜头对准它拍上几张。一张、两张、三张……当这些照片积累到四位数的时候,我发现,这些构图一般、用光一般、色彩一般的照片变得生动而具体,越看越觉得有点意思。”于是,把有意思的照片挑选出来,最终让“这棵树”闻名世界。傅老师说,作为一名摄影师,应该学会了解过去,想象未来。这是拍摄长期项目必备的意识,也使选题更为容易。在选题过程中,应选一些具有时代背景,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景象。开展项目时,要学会沟通和交流,这也是一名摄影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以艺术的名义,做点好玩的事

在近期落下帷幕的2019丽水摄影节中,傅拥军老师主持的“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得到各界的高度好评。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在接受《丽水日报》采访时说:“这届摄影节的‘七条小巷’创作活动,搭建起了一个摄影爱好者与市民之间的沟通路径,拍出了更多市民百姓喜欢的影像,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通过摄影艺术,展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李前光说,这样的探索将让摄影艺术进一步在群众中普及,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所谓在地艺术项目,其实就是一群人来到一个地方,以艺术的名义搞点事情,当然这个事情可能会比较好玩。”傅老师说。

“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向全国招募了21位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摄影师、艺术家一同参加项目。在项目开展期间,傅老师给团队成员提了四个关键词,即礼物、影像档案、记录片、小巷画报,并带领项目成员深入小巷进行田野调查,创建了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温度的小巷影像档案。与此同时,也启动“小巷居民影像教育计划”,学员进入社区,指导居民拍摄纪录短片、制作家庭手工书,在家门口布置展览。让日渐疏离的小巷居民之间产生关系,也让创作者与小巷之间建立关系,并探究小巷的过去、今天及未来的关系。

傅老师说:“我们要抱着送礼物的心态,去做这个展览。这个展览做得好不好,做得成功不成功,不是由专家说了算,不是由评委说了算,而是要让小巷居民喜欢。如果小巷居民喜欢我们这个展览,那么这个展览才是成功的。”

画像中的老奶奶在小巷里年纪最大,她100岁了,正好那段时间是她的生日,项目学员们就把她的照片背到了全小巷最高的楼上,为她送上生日祝福。

“去年我们在小巷策划的主题是‘让我们从此有关系’,今年再来,我们和居民的感情也就更近了一部,像老朋友、亲人。身为策展人,这令我更加感受到了责任,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要实实在在地为小巷社区服务,做点事情。”傅老师如是说。

“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现场

进入居民家中、拍摄三张跟居民一起看阅兵的照片,蹭一顿饭。奇奇怪怪的任务让一些性格腼腆的同学挠头,而与此相对的是傅老师轻松的姿态,他自如地与向外张望的大姐打招呼,大姐也热情地塞给他一块红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傅拥军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七条小巷》,在丽水奥斯卡电影院首映式上反响很好。这也是小巷居民第一次走进院线,观看自己本色出演的电影。另外还编印由小巷居民自己参与创作的《小巷诗集》,作为礼物送给小巷居民。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热烈的群众反响,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浙江卫视、浙视频及丽水本地媒体的重点报道,让七条小巷成为大批中外嘉宾打卡的“网红点”。接下来,傅拥军准备继续深入调研,深化项目教学,推动高校摄影教育更好、更深入地融入社会。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教书育人

职业生涯如此丰富,最终选择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

傅老师说,选择当老师,首先是源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喜欢;其次想用自己多年的摄影工作经验为学生提供帮助,助力他们成长;再者,带领学生一起创作,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上课的同时,傅老师创办大学生摄影训练营、主持摄影工作坊,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走进基层的人民群众,体验农村生活,走出学校去寻找更多的“创作空间”,带领学生学习和创作,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代表作《小弟》

代表作《宝贝不哭,明年再来》

专心致志教学,用心服务社会,傅拥军作为学校摄影专业的资深教师、学科建设骨干,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