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文艺园地 > 新闻详情
由电影感知的文化差异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09-05-10      

  最近看了一部由美国畅销书改编的同名电影《Marly & me》。这部影片从上映以来一直颇受西方人的喜爱,其票房甚至一度轻松超越正在热映的《虐童疑云》和《平民窟的百万富翁》。其实之所以提及这部影片,是因为它所表现的狗在人们生活中的所担当角色,让我们对狗这样一种生物有了很多的思考。
  Marly这只拉布拉多犬是一只调皮、喜欢啃沙发、啃箱子甚至躲在厕所里啃手纸,又害怕打雷的有点胆小的狗,但是在男女主人公琐碎、单调但又充满满足感的生活中,这只狗却给了他们生活的乐趣和鼓励。他们不会因为狗咬烂了沙发就将狗赶出家门,他们对待狗就像对待一个朋友一样,跟他分享忧愁和快乐,分享无趣和艰难。
  西方人在电影中将狗塑造成一种跟人的地位一样的角色,并非只是单纯觉得这种生物很可爱,而是有其一定的文化原因的。细数历年以狗为题材的影片,多达几百部,而美国以狗为题材的影片更是超过百部,足以见得狗在西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中国相比,狗的地位显然在西方更能够体现的体面一些,当然这个现象与其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中,狗出现的频率很高,当时人们认为,狗会给女主人增添魅力。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收藏有狩猎女神戴安娜宮廷画及十五世纪意大利画家的打猎图,都有狗相伴助猎。因为,在枪发明之前,猎犬,是杀死猎物的主要工具。古埃及人对狗膜拜之至,把狗视为亡灵接引之神的现世肉身。古希腊人认为,狗是生死之门的看守;古苏丹人和北美原住民都将其视为阴阳两界的信使;爱斯基摩人认为,被赋予了人类名字的狗,便具有了灵魂,因而,他们会以自己过世的亲人之名来命名狗。
  从上面这些现象来看,“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句话具有了极强的民族特征。对于美国人、欧洲人,这也许是他们信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在西方并非每个人都喜欢狗,但至少可以说狗是大多数西方人的朋友。狗在西方人眼中不仅是狩猎、看门、工作的得力可靠的好帮手,更是生活中重要的伴侣和朋友,是抚慰人们寂寞空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将其视为家中的成员,与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西方还有发生狗死后,为其安葬立碑的事。因此,狗的形象在英语谚语中是褒义的,人们对狗是怜爱、赞赏的。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立功者受奖),He worked like a dog他工作很卖力),A son never thinks his mother ugly, and a dog never shuns its owner''''s home however shabby it is(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死狮不如活狗/凡事讲求实际),top dog(指经奋斗而居高位者;竞争中夺魁者,优胜者), a lucky dog(幸运儿)等等。
  狗在美国可以乘坐飞机,甚至有十分周到的服务,有些甚至在墓志铭上也不忘写下感动的碑文。他们认为一个人对待狗的态度如何,就能看出他对待朋友的态度如何。更有甚者,狗的生存价值有时大于人。英国纽厄克市一个市民水中救起一位小姐和一只狗,他得到两笔奖金,结果动物保护协会奖励他的奖金是搭救落水者协会给他的十倍!
  然而,在中国、在东方却未必如此。在汉语词典中查找有关“狗”的条目,找到的基本上都是“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之类带贬意的词或词组。中国人觉得吃狗肉并不是什么大恶不赦的事情,但是在西方,这种行为跟屠杀人类没什么区别。当然将它视为犯法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说来,欧美人吃牛肉,对于信仰印度教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难以接受的事情,因为牛在印度教里可是神灵。
  所以这只是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差异,无所谓谁好谁坏。中国人无权要求西方人改变用其生活习惯,西方人也同样无权把他们的对狗的看法强加于广大中国人头上。这似乎是一个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当然面对有文化多积累下来的分歧,这显然不能用对或错来解释。其根本原因是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有其合理性。
  由文化原因所延续下来的观念似乎看起来永远是合理的,不论是风俗习惯还是人文理念,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不可改变性。但是如果单纯的只是从生物角度上来讲,一切生物都应当是平等的,不论是狗,是猪,还是微小的蚂蚁。不过由于人类的主导性,使得这一理论在人类的思想中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进而出现了文化上的冲突,就狗而言,东西方人就曾经出现过狗肉是否该吃的激烈争论。
  然而现在的人正日益变得宽容,并非因为内心日益孤单,而是文化的真正含义正逐渐渗透在人类的内心深处。前几天在网上搜到了龙永图的一篇演讲,其主题是:在全球化时代下城市文化要强调三种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容和理解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所以,正如龙永图所说的怎么样建立一种大家都能够包容的心态,大家都能够互相欣赏的文化,就好像一看见你就看见你的优点,而不是一看见你就看见你的缺点,就不顺眼。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能用好或坏来判断取舍,这样只会不停的产生冲突。或许用互相欣赏的态度才是最合理的方法。(作者:赵瑞娟)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