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文艺园地 > 新闻详情
侧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09-09-04      

    09年1月19日看完此片,感触颇多,便通宵写下了这些文字,以表喜爱。而其在之后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8项大奖的实至名归,便又想重新修改下当时的文字,并作为一份参赛作品上交。因为它是今年的获奖影片,所以关于它的评述数不胜数,当然自己也看了关于它的不少影评,所以说过的、说滥的这里就不多说了,说点一些其他的。若有异议之处,还望多多指教。


    一、帝国主义又一次强奸了殖民地的文化?
    这个标题是一位网友对这部片子影评中的一句话。关于这一话题,在前一段时间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甚有媒体说“这部片子大大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这根本就是美帝和英帝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为娱乐西方观众而联手策划的 ‘辱印’阴谋”。自己把它引到这里并作为一个小标题出现,不是来评判它的对错,而是觉的它可以引出一些其他问题的思考。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自己曾看过的印度电影并不是很多,所以提起它,脑中早已全被华丽高贵,粉饰太平的宝莱坞歌舞片先占据。可在这部影片中,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却大篇幅的给观众呈现了这样一片景象:低矮的贫民窟,狭窄的街道,杂乱的人群,混浊的河水,城市边缘触目惊心的垃圾,并且片中还多次使用不同景别的鸟瞰式镜头将大面积的贫民窟房屋收于观众眼底。这些画面一定都会使全球观众或多或少对印度电影及这个国家的印象有一些副作用,可除此之外,在情节上也揭露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许多负面问题。
    其中,杰玛回答的题目中有一题这样问到:印度国徽中三头狮子的下面写着什么?是真理,谎言,时尚,还是金钱能战胜一切?杰玛选择了向现场观众求救,并在被审讯的过程中反问警察是否知道小吃街上的一盘炸丸子现在是多少卢比。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这个连5岁孩子都知道的问题答案么?只是他作为一个从贫民窟中出来的孩子,他更能体会到在印度这个贫富差距大的国家中真正战胜一切的是什么。 
    宗教问题在印度同样是不可避讳的话题。影片中那个手里拿着弓和箭,打扮成罗摩神的“蓝色小女孩”与周围暴力及混乱的人群,还有杰玛母亲的不幸惨死,便是对印度社会中宗教矛盾突出的一个体现。
    另外,我们一定还记得在影片开头警察曾用多种方式来逼杰玛承认他答题作弊的残暴行为;还有当杰玛为两个美国游客做“黑导游”时,舍利姆曾带着他的同伴把这两位游客的汽车给拆卸,使杰玛遭到警察一顿毒打后他说的那句:“这就是印度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其实,这些情节都不同程度上揭露了印度暴力机关的专横和残酷。这一点让自己想起了权俊昊的《杀人回忆》,其中由宋康浩扮演的警察对无辜市民的逼供也同样将韩国的暴力机关讽刺了一番。说到这里,我们可以顺带回想下大陆荧屏上的警察,印象中的他们似乎总是以清一色正义、勇敢的形象出现,并戴着“为人民服务”的帽子,因为这样才能像我们证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可生活中确实处处如此么? “躲猫猫”一定不是一场偶然事件吧。
    在这部影片中,太多印度典型的社会问题都被丹尼博伊尔抓捏了进去,无论只是反映现实,还是真的像这个标题一样另有它意,但是不是真的只有旁观者才会清、才敢清?其实在这一点上,美国是值的我们参考学习的,他们的作品内容可以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无论美丑善恶,就连直指美国政治体制弊端及领导人错误的片子也不乏其数,比如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发条橙》等。如果说这一点是美国电影文化产业较之我们更为繁荣的原因之一,应该不无道理吧。


    二.王子,公主就一定是主角么?
    人物塑造中,男女主角杰玛和LATIKA自然很夺人眼球,并且大多观众也在他们身上找到了爱情的崇高点和生命价值的高度,但自却认为其人物塑造最成功的应属哥哥舍利姆,并且他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弟弟杰玛,从小到大、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善良、诚实、执着的人。他无论经历过多少不幸,都永远对生活抱以美好的愿望,哪怕有时是幻想。所以,当LATIKA问他“逃走后靠什么生活?”杰玛只说了一个字:“爱”,我当时就笑了。确实,一个18岁的男孩在如此坎坷的成长经历中仍保持着那份单纯的天真,也许真的是本性使然,他天生就是一个天使!
    其实单一人物性格塑造是容易的,只要围绕着那根性格主轴不断铺开情节即可。而舍利姆比起男女主角,很明显,他的人物性格更为饱满且多样。其实导演让舍利姆在影片片头与片尾中的镜头中呼应出现已经暗示了他角色的重要性,并且导演在他的性格塑造上下的笔墨确实很多,似乎关于杰玛命运中的任何一个转机都与哥哥脱不开干系。
    小时候因为舍利姆的拜金,竟用杰玛化身“黄金宝宝”代价换来的明星签名照换钱;之后又好强的成为孩子中的BOSS,为“圣人”效力;再然后又投靠新主,杀死“圣人”, 赶走杰玛,绑走LATIKA……看上去,似乎杰玛所有的麻烦倒霉事全是那个见利忘义,不分黑白的哥哥带来的。但是,编剧却又将舍利姆巧妙的安排为杰玛每次最危急最无奈时来替他解围的那个人:当“圣人”打算把杰玛弄瞎时,是舍利姆将药水扔掉,带他逃走;当他们返回孟买欲解救LATIKA碰到旧敌时,是舍利姆用枪打死了“圣人”,为他脱困;当LATIKA成为舍利姆老大情妇并被迫要搬家离开杰玛时,是舍利姆给了LATIKA逃走的机会,并最终将自己葬于那扑满钱的浴缸和乱弹扫射中。
    所以编剧并未想把舍利姆塑造成一个没心没肺,绝情寡意的单一性格之人。如果把杰玛比作天使,舍利姆就如同天使的那对黑翅膀,虽有些邪恶却不失庇护之责,他有他的信仰,他也同样有他自己的人生。在影片中,舍利姆为杰玛的付出与他的那些恶习交叉叙述,再加上影片的结局:兄弟二人一个死亡,一个情财双收,足以让观众对舍利姆的惜大于恨,而这点也同样是这一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
    其实这两兄弟有点类似于《巴别塔》中的两兄弟,都是贫民出生,并用性格的反差来构成戏剧性。只是《巴别塔》中弟弟饱满的人物形象更像这里的舍利姆。


    三、团圆结局等于喜剧?
    看过不少观众的评论,有好一部分都认为其大团圆的结尾有点过于俗套。其实仔细回想导演丹尼博伊尔之前的作品,这种结局是不曾多出现的。《浅坟》的黑色绝望,《猜火车》的边缘人群的放荡荒唐……一个之前一直以玩弄人性阴暗面为乐事的家伙,拍出的似乎只有社会的残酷畸怪面和人性在阴暗里的痛苦挣扎,可在这部影片却选择了“好人”最终有“好报”的结局,它给观众留下的更多的是“希望”。可我们却不能因为它的团圆结局而将它认为是喜剧,其实这与《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结构设计是有相似之处的。虽然最后结局是在罗密欧与茱丽叶二人双双死去后,爱情才得到这对仇家父母的接纳,可这却不能隐藏其悲剧的特征。因为早在看戏的过程中,封建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已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份真爱难达的疼痛与无奈。所以后人将莎翁这部戏剧归为“悲喜剧”。
    其实《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亦如此。
    在影片的结尾,弟弟杰玛不仅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贫民百万富翁,更是在爱情上如愿的与LATIKA走到了一起。但影片人物如此喜剧的结尾却掩不住此片的悲剧性。悬殊的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社会不公、宗教冲突、坑蒙欺诈、黑帮暴力……就像第一个标题中谈到的那样,导演在荧幕上给我们展示的印度,没有高度发达的IT行业,也没有骄人的经济建设成就,更没有源远流长的古国文化。整部片子更像一部充满了苦难的史诗,着力刻画了“亚洲巨象”身上鲜为人知阴暗的一面。它折射出的不是跟人个人的悲喜,而是这个社会的悲剧,这个时代的悲剧。


    四、不得不提
    此片的剪辑风格和叙事速度都仍继续了“丹尼博伊尔”。当警察在巷中追逐孩子们时播放的那首带有浓厚印度风情的背景音乐《JAIHO》,飞扬轻快又不失情绪,很有《猜火车》的味道。那种跳脱的滑稽感、玩世不恭的小聪明再加上明快的剪辑搭配的很是协调。而当杰玛毫无方向寻找少年倾心的LATIKA时及结尾处二人的团员结局,抒情的女生吟唱《Latika’s Theme》 更是暖意心生。此外,快速的横摇和模焦在片中多次用到,速度紧迫,暗喻抒情,还有多角度镜头的变换及对人物的细节的捕捉拍摄绝对不会让你在视觉上感到单调。
    在叙事方法上,更不用多说,早被影迷们夸的头头是彩了。巧妙的“二重叙事”,用“开心辞典”答题式的方式将杰玛曾经的经历一讲而清,不断的交叉、映射,再加上片头与片尾的选择题,还有哥哥舍利姆将钱铺向浴缸的动作首尾相映,使整部篇子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什么断层。
    不过,这样却处处留下了导演的刻意雕痕,包括那“命中注定”的结局,也太像我们小时候读的童话故事,结尾永远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所以,此片够现实?是的,反映了一个如此真的印度阶层生活,让你根本做不到去忽略这些身边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可够童话?也同样是!因为无论是结局还是经历,都暗含太多不可思议的幸运和巧合。
    可,这就是电影。
    另外,它出“片名”的方式,“黄金宝宝”捏紧鼻子跳进粪坑的纯真演出,主持人在卫生间写下“B”答案的情节构想,还有那个人人皆当话柄的选择题:It's written都让自己很是欣赏。当然,我同样不会忘记那段近达3分钟的火车旅程镜头,当它用顶部载着那两个还仍弱小的孩子,以一个直角的方向拐入下一条轨道时,我想到了小千和无面人。其实不仅是小千、杰玛和舍利姆,那条同样也属于你我的未知人生早已暗暗上演……

浙江传媒学院第一届影评大赛一等奖  作者:郝秦玉)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