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由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主办,临平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等剧院友情协办的“我与昆曲”主题讲座在文管创意盒子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王静为浙江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员,主攻昆曲正旦,入编《中国昆曲年鉴》。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进会员。常演剧目有全本《烂柯山》《蝴蝶梦》等。王恒涛、王文惠、施洋作为分享嘉宾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静以昆曲的起源为引,结合她的自身经历,讲述昆曲的由来与发展。昆曲原名“昆山腔”,被称为“百戏之祖”。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入京表演,引起轰动,周恩来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至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昆曲五大行当为“生、旦、净、末、丑”,这些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而在演员的线下表演中,也将“唱、念、做、打”的四种基本功有机结合,将技术功底与情节相结合,从而刻画人物,阐释剧情,使观众在直观中得到艺术享受。王静以《水浒传》中潘金莲与武松的对话为例,当潘金莲与武松对话时,根据剧情情节的变动,同样的“叔叔”念白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与表达,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戏。
王恒涛、王文惠、施洋分别展示了《牡丹亭》《思凡》等精选片段,表现出昆曲的曲词之美、声腔之美与体现之美。优美的唱段,精彩的步伐,让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设身处地体会到传统昆曲艺术之美。
进入新时代以来,古老的昆曲艺术不断进行传承与创新,迸发出新的火花。王恒涛、王文惠、施洋等结合自己的演出经历,娓娓道出自己关于昆曲传承发展的思考。王文惠提及在“抖音美好奇妙夜”与歌手李健合作的节目《传奇》,与流行音乐的合作打破了传统昆曲的表演舞台,是一次特殊的跨界合作。如何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如何将其与现代有机结合,《传奇》便是一次大胆的试探。王恒涛也提及昆曲在现代的创新与传播,但同时他也认为,在大胆创新同时,也不能抛却昆曲的传统,要做到有机结合,而并非一味摒弃与胡编乱造。同时也提到,希望在未来看到更多优秀的昆曲作品,看到昆曲更加被大众所知,走向广阔舞台。
讲座尾声,开展昆曲表演师生工作坊。两位幸运同学上台跟随各位演员老师学习昆曲唱段,身临其境感受昆曲的魅力,也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