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新闻详情
新浪网:华茜:最美的舞行者!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25      

原文地址:http://cmsadmin.cuz.edu.cn:8080/system/site/column/news/addnews.jsp?treeid=1186&wbcontentid=162483&newsposition=news

她,是展现美的使者,是内外兼修的行者。她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亚运村欢迎仪式暖场环节编导和负责人。鼓乐、舞狮、采茶舞欢迎现场仪式感拉满让四方来宾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她,就是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华茜。

 

且跳且悟,在舞台上坚守

舞蹈一直是是华茜生命中长久且有力的部分。5岁接触舞蹈,11岁进入杭州艺术学校系统学习舞蹈,16岁被选入杭州歌剧舞剧院舞剧团,35岁进入高校成为师者,传承舞蹈精神。 “我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舞蹈。舞蹈是灵动有趣的,但捱过日复一日地训练,需要坚强的毅力。”华茜回顾着自己的习舞生涯,讲她的一次次突破,讲她在舞蹈事业上的所成,也坦言这二十余年所遇到的困顿。

 

“刚进歌舞团的时候,我对‘舞蹈演员’这个概念很模糊,只是觉得我喜欢跳舞,我愿意花很多时间在排练厅里,积累舞台经验、磨炼综合能力。但是等到 25 岁左右的时候,我的身体机能确实成为了我的困扰。”华茜因跳舞骨折了两次。

“当时我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和纠结的,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到底该不该继续?”当这个问题萦绕在脑海,二十余年习舞生涯的经验在这时成为了华茜强有力的底气。

 

  “我对舞蹈是执着的,我对跳好舞是有信念的。”华茜坚信只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仍然会有适合自己的角色和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华茜深知,要跳好舞,就不能只跳舞。为了更好地将舞蹈之美传递给观众,华茜十分注重对生活的体悟、对人物的揣摩。“在初期表演剧目的时候,我只是很稚嫩地模仿,对人物内心的塑造能力是比较弱的。”随着不断地积累,读书做功课,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记录不同人的表达和肢体语言,华茜能够越来越清晰地把控每个角色,真正做到与角色感同身受。

华茜坚信着,路是不会被完全堵死的,在坚持当一名职业舞者的同时,华茜寻找着舞蹈专业中的不同切入点,尝试不同工种来提升自己。坚持信念且不断尝试,35岁这一年,华茜开始从职业舞者转型。

积累学习,造就神级舞台

在华茜表演的众多剧目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舞剧《遇见大运河》。

“其实当时接触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一些矛盾的,因为我所饰演的‘微米’这个角色不是单单跳舞这一重的身份,同时还有需要用台词表达的部分”,华茜回忆道。

对于舞蹈剧演员们来说,上台就是舞者,他们更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或者传达好故事的整个创作路线。然而,《遇见大运河》中的舞蹈角色需要将舞蹈和台词同步展现,如何在表演时掌控好肢体动作,同时又运用好声音就成为了一大挑战。

那段时间的华茜,一刻也不敢休息。她积极地参加了台词课训练,加强基本功训练,慢慢适应了角色,并逐渐在沟通表达时掌握了语音语调的精髓。

“从我个人的经历和挑战来说,《遇见大运河》让我有了一次质的突破和飞跃。”因为这次经历,华茜明白了任何时候心态都要放好,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和自己比较,又突破了一次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变化,成为了她的财富,帮助华茜懂得如何教导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困难。事实上,正是自己职业生涯这样一次次的突破和积累,使得华茜在后续进行教学工作时,多了不少独到的经验。 与独舞相对的是群舞的编排。G20峰会时,华茜负责创作编排的《采茶舞曲》就是一个参演人数众多的群舞。接近300多位演员在呈现采茶动作时,手部的姿势要做到整齐划一。这样的动作要求,在峰会特殊的水上表演场地里,显得格外困难。

为了这个精巧的细节,华茜一排一排地检查、一排一排地调整动作、一遍一遍地带领他们共同表演。高温下的杭州,连水的温度都不可小觑。华茜就这样穿着雨鞋在水里奔跑,跑到每一个演员身边。她开玩笑地说,“那会儿可真像在蒸小笼包”,排练对于华茜来说,就是这样的一场马拉松。

正是这样的耐力和坚持,造就了华茜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表演。

教育者、舞者、公益者,缘分使然

在华茜的人生中,有一个特别的节点。2022年,华茜正式入职浙江传媒学院,成为音乐学院舞蹈系的一名教师。

华茜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她将自己所学知识和丰富的舞台经验手把手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笃定前行。 “其实从我的人生道路上来说,入职浙江传媒学院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之前一直活跃在一线舞台上,现在慢慢地退到幕后,同时还要将自己的一些积累和经验总结下来,传授给学生。”不同于歌舞团管理者或是编舞的身份,作为教师,华茜采用了更细化、更系统的教学方式。

 

   对于华茜来说,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会。面对这个全新的领域,华茜需要迅速转变身份、厘清职责;同时华茜认为浙江传媒学院这个平台,为她创造了非常良好的环境,“能够让我慢慢地静下来,思考过往经验也好、舞蹈哲学也好,把它们传授给学生,对于我来说这是我舞蹈艺术生涯的延续。”高校中浓厚的学术气氛让华茜更能沉下心来,也为她提供了更多不一样的学习机会,“可以不断学习内化,而后输出。”

不仅教授舞蹈系的学生,华茜也安排了为其他专业学生授课。舞蹈从不是悬空的,它的普适性与感染力能够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对它燃起向往。华茜对舞蹈教育领域充满了希望,在她心中,教书育人是个双向的过程,把自己的经验转化成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经验又能得到提炼和总结。华茜衷心地希望,自己能够将更多的正能量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在未来直面自己人生中的困难,勇敢面对挑战,多一些向上走的勇毅,迈出尝试的第一步,走出舒适圈。

除了不断拓宽舞蹈领域的“深度”,华茜也在不断拓展着自我人生的“宽度”。读书、旅行、做公益充盈着华茜的人生。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兴趣爱好,其实在反哺着华茜的艺术生涯。旅行中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让华茜间接地了解到更为国际化的内容,在这样的多走多看里,华茜有了更多的积累和反馈。她说,这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汲取灵感、保持摄入,华茜向来书读百家。除了舞蹈专业书籍,文学、哲学、心理学。华茜涉猎颇广。她说,当把这些知识都整合起来时,它们会成为自己创作素材的来源。“我们要让观众感动,要感恩生活,要激励自我”,这是华茜舞台表演的信条,贯穿了她的公益生活。公益课堂、讲座、温暖回家路、敬老送演活动。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让华茜成为了一个在困境中常乐观、平淡中常感恩的人。

无论是教育者、舞者还是公益人,华茜始终保持着一颗鲜活而真挚的心灵,诚待生活。

(通讯员 张子曈 梁雅堞 陈婉舒 陶一漪)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