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新闻详情
杭加新闻客户端:一口气站三五个小时,连着讲解两三趟!这批大学生志愿讲解员,与“大系”结缘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3-07-14      

原文地址:https://apiv4.cst123.cn/cst/news/shareDetail?id=862016880896901120&ic=v97g

近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12名师生奔赴北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担任“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的志愿讲解员,为一幅幅古代画作增添话语,展现浙传学子青春风采。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协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自2022年9月29日至2023年10月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展陈面积总计约6000平方米,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占地面积最大的展览。

本次前往国博的浙传志愿讲解员都是在浙江展览馆完成过讲解任务的同学,这次走进国家博物馆,他们面对的是更多的展品、更大的讲解量、更多的观众和更长的参观路线。一口气站三五个小时,连着讲解两三趟是讲解员们的常态。看到展陈画作,这些00后的表情里满是惊叹和敬畏。他们的青春洋溢和认真讲解的样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赓续文化血脉中的青年力量。

赴国博前,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在学校形体教室模拟讲解场景。讲解训练室的墙壁上贴满了需要讲解的画作,每位参与讲解的同学都有大量的讲稿需要熟悉。经验尚浅的同学们用“长期备战”来弥补,他们在讲解词上写写画画,标出专业术语,一边查资料加深理解,一边学着用交流的口吻将意思精准表达出来。就这样,一天天、一遍遍将讲解内容熟记于心。然而只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同学们在吃透讲解词后,通过整合内容、结合作品创作背景讲解等小技巧,使得原讲稿内容变得更丰富。

   到达国家博物馆后,讲解团队的师生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每一个稿件的打磨,每一个定点的展位,每一个展厅的路线,都需要精心准备,现场师生们配合默契,为一幅幅数字修复的高清古画,配上了丰富生动的讲解。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大系’丰富的内容是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新转化的口语文本源泉。讲好‘大系’传播好中华文明,我们在思考,我们也一直在行动!”带队老师徐爱华如是说。

作为其中一名讲解员,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邢钰堯表示,会一直怀念那些用脚步丈量场馆、用声音传递历史的日子。“在与‘大系’结缘的时光里,我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绘画的知识,对讲解稿不断地梳理、对展线不断地熟悉,让我能充满底气地向大家科普中国的传统绘画。”

据了解,“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将开始在国内外多座城市和多所高校进行特展,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讲解团也将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争取有更多的机会锤炼内功、传播“大系”文化。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