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河清海晏,不止是“理想” ——读《理想国》有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02-27      

“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20世纪著名的思想大师怀海特如是说。

贵族出生的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自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以来,雅典城邦危机四伏。伴随着奴隶主民主派与奴隶主贵族派愈发激烈的斗争,城邦体系土崩瓦解。而柏拉图坚决反对民主政体,极力主张由奴隶主贵族掌权,而《理想国》,则是其为巩固奴隶主贵族派的统治地位所作的构想。

歌德曾说:“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味高尚的人谈话。”这便是我在阅读《理想国》时最深切的感受。与普遍意义上的哲学的长篇大论不同,《理想国》分为十卷,它并没有去“灌输”某种思想,而像是一位老者翻着一本古老的史诗,用一种苍老而浑厚的声音为你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而神秘的故事,你可以从故事里学到很多,领悟很多,这些都是单纯的“传达”无法做到的。

《理想国》的内容是柏拉图中前期思想的代表、柏拉图哲学体系走向成熟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总结,它历经千年而被无数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追捧,在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柏拉图的思想所具有的深邃和极具魅力的特点。在第一卷到第四卷中,作者集中讨论了全书的主旨——公道和正义,作者反驳了当时流行的三种关于正义的定义,又从城邦正义推及至个人正义,这也体现了柏拉图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的观点。第五卷到第七卷,又展示了全文的核心比喻——“洞穴比喻”,借此比喻其肩负的责任,并且讨论了从没有公民权的“弱者”(如学前儿童和妇女)到执政者的不同阶级的教育问题。在第八到第九卷中,作者深刻讨论了四种政治(即斯巴达和克里特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和僭主政治)的弊端,借此突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的优越。在第十卷中,作者又通过谈论艺术,论证了“模仿的事物是最低劣”的观点,并呼吁人们要坚持追求善与正义。

《理想国》正是柏拉图心目中理想之国的蓝图,从前的我一直觉得文如其名,想得再美再完善,也不过是“理想”罢了,但当读完文章,翻阅资料时才发现,先哲的智慧从未止步于书本,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直闪烁着光辉。其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莫尔《乌托邦》的灵感源泉;柏拉图论述的国家形态成为后世西方国家制度、政治统治的模本;而书中描绘的许多国家的原则,诸如“分工合作”、“国家的目的是追求最高的善”等都被后世所重视......

用一个个小故事表达对治国理政的巨大期望,即使理想国注定不能在短期内筑成,也无法阻止人们对河清海晏的社会的美好向往,而这些期待,绝不只是“理想”,它们都会成为人类发展路上的阶梯,指引我们向更好的未来前行。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