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长大就是一步步妥协的过程 ——《狗十三》影评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2-10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题记

《狗十三》导演曹保平说:“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他做到了这一点,《狗十三》之所以触动,在于它告诉每一个人:你就是这样长大的。

电影《狗十三》围绕十三岁少女李玩丢狗、寻狗的过程勾勒出中国式家庭的教育方式,展现了青春期少女的成长经历。在我看来,狗也可以是心爱的玩偶、非要坚持的兴趣爱好、天马行空的梦想,它象征着青春期的我们视若珍宝却不为大人们所理解支持的精神寄托。影片中的李玩从发了疯一样地找狗狗爱因斯坦,到慢慢接受阿姨找来的新的爱因斯坦,再到在亲戚面前强颜欢笑吃下狗肉,最后偶遇真正的爱因斯坦却不认它,在大人的眼里,李玩长大了,长成了一个令他们骄傲的懂事的孩子,但我们还是怀念那个横冲直撞、执着倔强、任性却绝对真诚的李玩,其实也是在怀念没有被大人世界磨平棱角的自己。

李玩是怎样长大的呢?是她痛失爱狗时,父亲轻飘飘的一句“你大了,要懂事了”;是阿姨找来一条相似的狗逼她承认是爱因斯坦,用谎言弥补错误;是懂得察言观色的堂姐在大人面前一步步退让;是他为了寻狗推到爷爷,顶撞奶奶时,爷爷无奈的叹息“她爷她奶还不如一条狗”;是高放的安慰“过段时间就好了”“以后这样的事儿还多着呢”;是爸爸的一顿毒打,用爱绑架,逼她认错道歉妥协,然后用一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来和解。正如曹保平所说“这个电影没有罪人没有施暴者,但这种亲情关系就是如此难堪和如此感动。”总有一段孤独的岁月,没有人能听懂我们内心的声音,就像李玩“我不是非要只狗的”“这就是你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吗”,我们不是非要任性不可,我们只是缺少理解陪伴与爱,只是需要一个人走进我们内心,耐心教导我们当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我们该如何拼凑回去。

长大真的好吗?李玩问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电影中真正的大人就是那个英文单词“hypocritical” ,伪善。他们可以面无表情地打死一只蝙蝠,随意把狗送进狗肉店;他们打骂喝酒的孩子却让孩子在酒局上给自己的上司敬酒;他们觉得《时间简史》是娃们家看的书;他们用一个谎言弥补另一个谎言。但他们并不是生来就这样。临近片尾,《再回首》的音乐响起,爸爸捂住李玩眼睛痛哭的一幕被评为整部电影最温馨浪漫的片段。“你爸,不是个好爸”,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而哭,也许是追忆他过往的真情,也许是对李玩的忏悔,也许是回首过往的经历。一代又一代,小时候他们翅膀没长硬,飞不出世俗的网,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他们长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人,等到翅膀长出来了却已经忘了自己要飞,然后将自己经历过的一切换个包装附着在下一代身上,教他们懂事。

影片的最后,李玩的弟弟昭昭学滑冰,他不断地跌倒,用稚嫩的声音一遍遍乞求老师“叔叔我们慢一点”“我还是不会滑”“你领我滑”。老师不顾孩子哭闹,逼着孩子“现在就站起来”“这不就会了吗”“加油,快!”背景乐响起“夜,深藏于心的夜;花,绽放于血的花。我奔向昏黄迷茫的光,却不觉迷失坠落的慌。”原来我们就是这样长大。

曹保平说:“不是简单的批判,只是呈现这些问题的结果。某种角度,让父母看孩子为什么成为这样;孩子也会提醒家长,你给我的爱可能根本不是我要的爱。”正如柴静在双城的创伤里说的“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