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蝴蝶儿飞去 叹人言可畏 ——试从《阮玲玉》谈电影戏中戏结构形式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06      

初闻片名,会觉得这是一部记录阮玲玉生平的人物传记类电影,应是在前期对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后,参照历史影像资料,对一代影后短暂而又精彩的传奇人生进行浓缩式的戏剧呈现。

实则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向观众娓娓道来的不仅仅是重现阮玲玉的人生,而是呈现出跨越时空的对谈形式。纪录访谈、搬演再现、影史断章三者交叉组合,带给观众亦真亦幻和虚实交叠的感官体验。导演以阮玲玉为主线,配合她本人曾主演的珍贵电影片段、张曼玉演绎的阮玲玉的生活工作场景以及各位主演聚在一起讨论对阮玲玉、对默片艺术和对自己的演艺的看法。

由于阮玲玉的演员生涯处于电影默片时期,历史资料中未曾保留她的念白声音,故而张曼玉的演绎无疑满足了观众对阿阮在片场更具色彩的通感想象空间。同时,制片组对于阮玲玉的大量前期资料的收集和人物性格心理的揣度也由黑白画面记录了下来。由今日看来,同样可作为记录了当时电影制作者和演员共同创作的过程的珍贵影像资料,他们在探讨艺术,理解角色的用心付出,也换来了《阮玲玉》在国内外电影节上斩获的各类大奖。

电影的结构形式是亮点,同时电影在构图、色彩、灯光等方面都拿捏得娴熟妥当。构图也积聚了巧思,如在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与吴启华饰演的张达民两个人的镜头中,经常将其置于画面相对的两端,表现出陌生、隔阂和分裂。色彩方面,将阮玲玉的部分作彩色处理,而记录拍摄及采访的部分以黑白呈现,既将“戏”与“戏”分开,不至于影片表现错乱,又使表现阮玲玉这一影史传奇人物的生平具有真实质感。在影片中,诸多阿阮独处的镜头都是暗色冷色的基调,与她在宴会在镜头前亲和的自如形象形成反差,内心深处是一颗忧郁孤独的心灵,这也是导致她最终踏上悲剧之途的原因之一。而房间内的频现的夜景镜头,都配合测光只突出阿阮的面部曲线,近乎黑白片的打光手法,让观众感同身受,随她一起情感浮沉。陷入爱情漩涡的阮玲玉全身心地投入,却无奈先遇到富家纨绔子弟,又遇到在乎事业不愿脱身的商业大亨,无论是谁,都没能真正释放她内心的欲求。

戏中戏的手法,即是“以电影记录电影,用演员去感受演员”,还原和演绎一代女星的同时,又更多一个层次——张曼玉在剧中饰演阮玲玉,并去努力重新演绎阮玲玉参演及主演的经典电影片段,而电影本身采用的纪录片手法又嵌入了剧组筹拍《阮玲玉》的准备过程,包括对曾经阮玲玉的故知、有关影人的采访和回忆录,专家对相关硬史的解读,阮玲玉饰演过的影片的呈现,剧组对各个人物活动、心理状态的分析、猜想和把握,同时也穿插了主演的演员们对所饰演人物的看法和真实感受等等,让观众更能充分理解阮玲玉的人物生平,也能体悟制作者的良苦用心。

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代影人通过一部还原与致敬经典的经典作品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新女性”对于演艺事业的不同理解。面对舆论的诋毁,阮玲玉选择以死抗争,“我现在一死,人家都觉得我畏罪,其实我何罪何畏?我死不足惜,不过是怕人言可畏。”相反,问及张曼玉若设身处地将如何应对,她莞尔一笑,说自己一定不会为了别人的看法去死。无论对错,我想这是她们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了世界观,故而选择了不同的应对之道。这样穿插式的结构不仅在影片的画面表现上带给观众更极致的体验,也帮助我们从时空的对话中对影艺圈更深入的思考。

无奈跨越世纪,时至今日,舆论压力随着网络的兴起,有增无减。影片的结尾是阿阮的灵堂,从张曼玉的演绎渐入到旧照片阮玲玉沉睡的侧颜。她的脸上流露出的是释然的平静,或许死亡给予了她真实的解脱吧。时年,阿阮香消玉殒,噩耗传来震惊电影界,各方唁电不可胜数,上海二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队伍绵延千里。《阮玲玉》电影问世后,既向世人延续了一代影后风姿风韵,也因其交叉式的“戏中戏”结构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一抹色彩。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