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一群敢于打破束缚的年轻人,一段曲折的传奇爱情故事,这就是我认识的《西厢记》。

初识《西厢记》,印象最深的是崔莺莺给张生写到:“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独自待着西厢中,微风从半遮半掩的门扉里吹进来,望着月光想着心上人。通过寥寥几字,便刻画出了一个矜持、娴静的大家闺秀形象。诚然,莺莺就是一个富家千金的身份,接受着传统贵族教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一样不落。可是张生的出现,使得莺莺抛却了那些条条框框的封建礼教,什么“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都被抛之脑后,慢慢萌发出的反叛心理,成为故事发展的转折点。
幽会西厢,暗中传信,这都是从前端庄的富家小姐所不敢做的。为了张生,莺莺视功名利禄为“蜗角虚名,蝇头小利”,将悔婚的崔老夫人称为“口不应心的狠毒娘”。或许在此之前,莺莺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疯狂的一面,而在遇见张生之后,一颗叛逆的种子就埋在莺莺心头。想爱不敢爱的心理与封建贵族礼教的双重压力,使得这颗种子一点点萌发成长,最终有了勇气去冲破束缚、追求爱情。

许多人会拿《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角同崔莺莺比较。杜丽娘同样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压抑的家庭背景使得她心生了自由与爱情的向往。惊梦后渴求爱情而不得,便在孤独中耗尽生命,宁可病死也不虚度青春。杜丽娘敢生、敢死,敢于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她同莺莺一样,是那个社会下敢于发声反抗的勇士。

仔细想来,历史上也有像崔莺莺、杜丽娘的原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违背了当时礼教对女子的期待;李清照出生名门,却酷爱饮酒,洒脱不羁,甚至违背了“一女不嫁二夫”的忠贞观;张爱玲的生母黄逸梵抛下家庭、远走英伦,成为了民国时代出走女性的领头人。这一个个的杰出女性代表,都是对礼教的无声反抗。
秋瑾曾写到:“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诚如秋瑾所说,旧时的礼教将女子的天性扼杀在了骨子里,而王实甫在塑造莺莺这个形象时,给莺莺添上了个性,使得她从千篇一律的贵族小姐中脱离,真正成为一个敢于追求爱情与自由,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