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数字化交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会议在我校乌镇校区举行。我校副校长李文冰,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迈克·金教授、美国佩斯大学练小川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交流项目中国合作项目主任章于炎博士、英国斯特灵大学格雷戈里·辛格(Gregory Singh)副教授、美国华盛顿与李大学胡舒灵助理教授、希腊派迪昂政治经济大学帕诺斯·卡波斯(Panos Kapos)助理教授,北京信通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赵晨阳等学界、业界知名人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师生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
会议共设四个分论坛,分别是“绘制新的数字图景”“跨文化国际交流:现实、挑战与应对”和两个同主题的研究生分论坛。
李文冰在致开幕词中指出,此次会议是学科前沿成果的交流,是思想和灵感的碰撞,感谢大家来大会交流思想、贡献新知。她表示,“数字化交往”与“跨文化传播”是我们重要的时代议题,如何通过数字化交往与跨文化传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值得大家深思。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崔波教授主持会议,并为《出版新业态发展报告》新书揭幕。赵晨阳围绕“全媒体”和“出版”两个关键词作了新书内容介绍。
以“数字化交往:绘制新的数字图景”为主题的分论坛在我校国际影视交流中心举行。
本场论坛围绕“元宇宙与数字生态”“数字平台与算法社会”“数字社会与风险传播”三个议题展开,来自美国佩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华盛顿与李大学等全球7所高校的老师和研究生对议题相关的14篇论文进行介绍与阐述,论坛由周玉兰教授主持,崔波教授进行点评。
练小川教授介绍了Tik Tok平台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应用,胡灵舒助理教授分享了他使用自然语言处理识别传播模式进而预测推特用户社会资本增长的研究,我校媒体工程学院栗青生教授,分享了其将数学运算与新闻传播领域内容结合的研究成果《基于文本特征描述的文本数据归属计算》,我校邵成圆老师分享了《解析算法推荐接受度及其与隐私态度的关系:信息平台与购物平台的比较》研究成果。
论坛点评环节,崔波教授通过“关联”“建构”“反思”三个关键词进行了点评。她指出,本次论坛通过数字新沟通方式建构了一种新的认知,在数字化时代,隐私、关系都被技术重构,如何站在人文社会角度反思技术对我们的改变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跨文化国际交流:现实、挑战与应对”为主题的分论坛有三个议题:世界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社会与跨文化交流、疫情时代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我校新闻传播研究院教授王国勤主持,新闻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敏教授担任点评人。
崔波教授在发言中明确了版权贸易的定义,回答了为何会有“交易后的传播还是传播中的交易”这种观点的交锋问题。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Michael Keane教授针对“How Algorithms Have Changed Media Industries”的主题进行汇报交流。香港中文大学陈安繁博士从”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敌意”两个角度说明语言偏好带来的社会影响。希腊派迪昂政治经济大学Panos Kapos教授巧妙地将希腊与中国两国文化相联系,来说明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英国斯特灵大学Greg Singh教授阐述了大数据对社会生态的利与弊。硕士研究生陈晶与秦小雅结合出版直播营销实例,对出版机构、图书主播和用户之间心理契约构建的正面效应、构建逻辑、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黄敏教授从选题、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点评。她表示,学者做研究时是有一定共性的: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观察现象,讲究“小题而大做”。
当天,两个研究生分论坛同步进行。本次会议共收到海内外研究生论文100余篇,最终共有28篇论文进行了现场汇报,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18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