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西部,有着一块狭长的版图,地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这里便是甘肃省。而我的家乡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虽然在很多南方人的想象中,西北地区城市或许都是漫天的黄沙,甚至出门还要骑骆驼。其实不然,天水在西北地区有着“陇上小江南”的美誉,虽然这里气候并不像苏杭那样潮湿,但是却是四季分明。特别是每年五月洋槐花开放的时节,这个不算大的城市里总会弥漫着清淡的花香。
家乡对于人们的记忆或许更多的来自于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不同于外出旅游时的好奇与欣喜,而是留在回忆深处的那份熟悉感。虽然如今已是在外求学的游子,在气候宜人的江南生活了数月,心中对于家乡的思念却仍然是炙热的。当欣赏江南水乡的别样风光时,心中也时常会想起家乡的玉兰树,而最让人留恋和回味的,便是属于家乡的美食。从小到达养成的饮食习惯,总是会在拿起筷子时勾起无限回忆,家乡的滋味也一直在铭记心中。
而天水地方美食的显著特征,那便是口味浓郁、厚重。特色菜主要有虾酱肉、粉蒸肉、梅菜扣肉等各种天水传统扣碗子以及杂烩、里脊、清炖、带把肘子、冰糖蒸菜、猴带帽等传统名菜,它们菜形纯朴、香味醇厚。
一日之计在于晨,中国人的早餐往往有着许多花样,而不同于广东人早茶的丰盛清淡,武汉人“过早”时的精妙搭配。在天水,早餐往往是一碗满是红油辣椒的“呱呱”配着外酥里软的“猪油盒”,香气四溢中带着浓郁的辣味,美好的早晨便从这一碗“呱呱”开始。
天水呱呱是一种甘肃天水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相传起源于汉代。是用当地特产的一种被称作荞麦的淀粉制作而成。做法是先将荞麦淀粉加水入锅,用小火烧煮,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荞麦粉煮得黏稠成形并在锅底结成一层厚厚的锅巴时,便出锅装入盆内加盖,经过回醒,即可食用。天水呱呱品种繁多,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而天水呱呱的特殊之处便在于其的食用方法,售卖者用手将凝固在容器中的捏碎成小块放入碗中,浇上辣子油、芝麻酱、酱油、食盐、食醋、蒜泥等二十多种调料搅拌后即可食用。

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巷尾,总能找到正在售卖泛着热气的呱呱的小摊。于阿姨作为已经在天水卖了二十多年呱呱老天水,对于呱呱为什么一定要用手捏成小块而不是用刀切的问题。她笑着回答道:“别看这用手捏来捏去的几下,恰恰是呱呱能够入味的关键。刀子切出来整整齐齐的,辣子味咋进得去,味道哪能地道啊。”
一碗香辣软绵的呱呱下肚,胃里也变得暖暖的,天水人的早晨也就这样开始了。
忙碌的早晨结束了,中午回到家中,一碗生津止渴酸辣爽口的“浆水面”最能缓解一早上的疲惫。天水浆水面又称酸菜饭,是一种汉族面食小吃,在天水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一带的家常饭。它是用发酵的酸菜炝炒做卤而制成的面条。一般上好的酸菜用一种叫“苦苣”的野菜淹制,味酸,能生津止渴,清热祛暑。而浆水面的做法也十分的简单,一般选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将浆水烧开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即成浆水面。一碗热气腾腾的浆水面搭配上切成圈的炒青辣椒,浆水面的酸爽与青辣椒的辣味融合,简简单单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到了黄昏时分,终于可以回到家吃一碗香甜的晚饭。面食作为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就像南方人喜食米饭一样是每天必不可少。天水有着一种被称为“麻食”的面制品,是用麦粉和成软面团,每次掐一小点,用大拇指搓片后卷成一个个小海螺状,在开水中煮熟,捞入碗中,浇上臊子,调入佐料即可食用。不同于兰州牛肉拉面的细长筋道,麻食的形状不同于传统面食而有着与众不同的口感。炒麻食筋韧,烩麻食绵软,不同的制作方式更赋予了麻食不同的口感和滋味。
小吃也罢,主食也好,尽管种类繁多,做法不一,但只要是家乡的吃食,就总能刺激到味蕾勾起无限的回忆。这份回忆源于从小的饮食习惯,源于家乡的滋味在心里留下的烙印。今年刚上大一的安岩虽然就在与甘肃省毗邻的陕西省上学,回家也不过四个小时的路程。但是当问到他陕西的面食和天水的哪个更好吃时,他却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就算那里的吃的再多再美味,也比不上家乡的好吃。因为这是从小的习惯,是记忆中的味道啊。”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梁雯曦 图片作者:梁雯曦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