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暑期特稿?社会实践】浙传“小老师们”在塘坊小学的一天

发布时间:2015-08-04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凌晨4:00

       四点钟的昭通火车站,出站口不断有人流涌出。其中就有穿着统一的一行人,他们匆匆抬头看一眼电视里才有的满天繁星,还没来得及适应昭通夜间的低温,便裹紧外套,拖着大包小包,坐上一辆面包车。他们是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浙传情·中国梦”支教团队的第二批志愿者。41小时车程后,他们终于接近了那个仍沉睡着的、令人期待已久的地方——云南塘房小学。

       穿过时宽时窄的马路,又下了一个陡坡,面包车拐进一扇大门后停下。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第一批志愿者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第一批志愿者于两天前到达塘房小学,已在学校开展了初步的教学调研。两支队伍的会合预示着支教活动正式开始。

天逐渐亮起来。门口隐约传来铁门被打开的声音,随后是楼下一声清脆稚嫩的“老师早,下来玩”。这让本就没有睡意的志愿者们兴奋起来。

       学校平时没有体育课,课余楼下水泥场的嬉戏玩闹就相当于体育锻炼。盛情难却,志愿者们立刻下楼。第一次被叫那么多次“老师好”,刚来的志愿者难掩紧张和激动。很快,他们也和孩子们玩开了。

11:30

       结束了上午的考试,孩子们带上自己的饭盒,来到食堂门口排队领取营养午餐。在塘房小学,每个孩子每天都可以得到4元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午餐补助金。

再配合食堂阿姨们的精湛厨艺,志愿者和孩子们都享受了一顿营养美味的午餐。照顾到支教活动,阿姨还特地给志愿者们准备了早餐和晚餐。

12:00

       今天正值期末考试,所以课程被安排在中午和下午考试后进行。一宣布上课,孩子们一边欢呼雀跃一边快速跑向教室,也不忘给第一天来上课的新老师带路。

       舞蹈课是很多女孩早早期待的课程。第一次上舞蹈课,四年级的同学们找了一间摆满桌椅的教室,合力把桌子搬到教室后面,再翻起一部分桌子,腾出更多空间,接着又找来扫把畚箕,不一会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志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震撼。课上学习的是《小苹果》。孩子们表现出很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再加上之前就有《小苹果》舞蹈基础,一节课下来大家都跳得有模有样。

       五年级的音乐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天的教唱内容是《花儿与少年》。仅播放两遍之后,从没接触过这首歌的孩子们竟然把整首歌完整唱了下来,得到了三位老师的一致称赞。整栋楼回荡着优美的童声。

      三年级的美术课,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描绘着自己心中的小世界。用铅笔描出轮廓之后,老师将几盒蜡笔发下去,供孩子们传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伙伴之间互助和分享的快乐。汇聚了各种创意的作品被收集起来,在支教结束时,团队将以画展的形式,对来自各年级的创意进行展示。

16:00

       结束了一天的考试与课程,孩子们邀请志愿者一起玩耍。虽带着上完课的疲惫,但孩子们的笑容让志愿者们依旧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几个孩子现场展示起自学的倒立和翻跟斗,志愿者们带来的才艺表演也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游戏过程使师生感情不断升温。

       另有几个孩子带着志愿者去水库边看风景,去自家地里摘果子。景物与孩子共同具有的淳朴自然,让志愿者们们印象深刻。

       昭通的白昼较长,直到八点多才迎来天黑。这恰恰延长了志愿者与孩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刚吃过晚饭,孩子们马上又从家里赶回了学校,陪志愿者们聊天或玩耍。一想到与老师的分别,几名五年级女生忽然抹起了眼泪,但老师的安慰和陪伴很快让他们开心起来。

22:00

       孩子们都回家了,办公室里人却多了起来。每晚十点,志愿者都集中在这里进行例会。先由队长进行总体评价和部署,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安排明天的课表,随后每位志愿者畅所欲言,总结了今日的点滴收获,并对明天的教学和调研提出了新的想法。为了准备明天的心理课,三名志愿者直到凌晨才回到宿舍休息。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