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言语之间流露出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的价值所在,同时激励着莘莘炎黄子孙施展远大抱负的凌云壮志,这一点确实无可非议。只不过在现时代人心浮躁的今天,一味求远求难的心态有点不合时宜。相反地,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南朝,范晔坦言:“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这一说法才更符合时代浪潮的需要,更贴近人心,也更切实可行。
舍远谋近,说的是对近处、易处的把握,对当下、眼前的珍视,对踏实、本真的追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倘若抛弃最基本、最值得你努力的东西,跌跌撞撞地去找寻远方的蜃景,可能你因为一时侥幸而有所作为,但多数情况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无厘头之举只会还你一记狠狠的耳光,把你抛回”一场空“的现实之中。我们既然喻之于怀,又何必踏破铁鞋,舍近求远呢?且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娓娓道来——”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末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曲尽其妙,发人深省,不愧为”第三境。”这一语,道破了人生的大学问:原来苦苦寻觅的事物就在近处眼前,枉费时日地到远处求索,终究劳而无功,想必这也是对舍近求远者的惩罚吧!
或许这时候你还将信将疑,取笑踏实稳妥实则畏畏缩缩,念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在耽误前程。其实不然,舍远求近并不是让你勉强接受现状,那样的话生活再充实也毫无激情可言,而是在多数情况下扮演一个奠基者的角色。一步一个脚印,顺着自然规律,从小处着眼,放心向前走去,才是通往远方的捷径;才能稳扎稳打,逸而有终,听清远方的呼唤。你看赤壁下的东坡,官场仕途颇似带刺的玫瑰,几次触碰戳伤手指,这让他看清远方的风景不属于他;于是他选择近岸,用行动改变困顿的际遇,兴修水利、清廉从政、奖励耕织,由此造就一位百姓感念的黄州父母官。东坡的求近之路,来得踏实,走得坦荡,照样成就他的文名。时至今日,你再听一代戏剧大师梅兰芳清丽舒畅的唱腔,再次被他近乎完美的台步和指法吸引,甚至有人以为他的资质归功于远方的深造,或是“高僧”的指教。实际上,十多年来,他一点一滴从近处做起,天天用眼睛追踪飞鸟,哪怕泪流不止;早早起来吊嗓子,下的是实实在在的苦功。因为成大事的人深深地懂得,舍远求近,方能逸而有终且无悔。
日子悠然,愿你我在红火的生命里,在通向远方的道路上,也能慢慢体悟舍远谋近的意义,觅得一份心安,一份自在自得。

文章作者: 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文/李佳星 图片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