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如果手抖,就左手压右手”——设计学子听余秀华读诗有感

发布时间:2015-03-13 来源单位:设计艺术学院

       2015年1月16日之前,大多人还不知道有一个叫余秀华的乡村女诗人。她是一个普通村妇,脑瘫的印记使她走路微晃,有时手抖的捏不住笔,需要左手压着右手。而1月16日之后,无数人认识了她的诗,认识了一些很美好的诗。


       2015年3月11日晚上7点,杭州悦览树书店里进行了一场诗人王自亮和余秀华的对话。四面八方而来的读者静静的立在一旁,手上大多捏着一本《月光落在左手边》的诗集(余秀华著)。有八十多岁的老人,有几岁的孩子,他们在城市从事不同的角色,但因为诗,而聚集在这一刻。无论他们是一直热爱诗歌,还是还是因为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开始读诗,或者仅仅是对一个女诗人的好奇,这都是一个由文学而发生的“浪漫事件”,是一股意外而来却意料之中的浓厚文学氛围。正如余秀华自己谈到的:“诗里的生活感悟,是一种综合素质,从四面八方而来。”很多人好像第一次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爱上读诗。

       在两个诗人的对话后,读者踊跃的举手提问,问人生观,爱情观,问她的创作灵感,问她对自己的理想和评价,问她如何看待一夜爆红,也有单纯送上鼓励和感谢的。余秀华对于自己不太喜欢的问题,大多反问而之:

A:关注度的提高会不会束缚你的诗歌创作?

Q: 为什么关注度高就会被束缚呢?

A:你怎么看待目前的读者泡沫?

Q: 你们是泡沫吗?

      看似没有答案,其实这正是她的人生态度:只管自己好好过日子,好好写诗。至于其他的,甚至是所谓“诗歌的走向”,她并不关心。


       虽然说话声音模糊而不太清晰,但余秀华有思考有逻辑的迅速回答每一个问题,开心的时候,咧嘴哈哈大笑。这时我为自己提的那些肤浅的问题感到羞愧。和大多人一样,我们总是关注她的独特的标签,但她其实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齐刘海戴眼镜穿着嫩黄的毛衣,一个女人。如果要说唯一的特别,那就是她比我们更勇敢,更洒脱,对生活有更多美好的期待。

       最后,余秀华朗诵了她最喜欢的诗《我爱你》,全场鸦雀无声,只有她细微而坚定的声线缓缓前行,传递着爱和感悟,配得上这个夜晚所有人的掌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