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如果这是青春

发布时间:2012-02-28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专业课上,MR徐对我说,“飞扬跋扈的明媚”是语病。怎么是语病了,飞扬跋扈是形容词,明媚是名词,多典型的偏正结构。何况,这才是我喜欢的青春。
        未到3月,却阴雨连连。杭州的雨天让我想起了那些红瓦灰墙的老房屋,喃喃低语地诉说着江南的风花雪月。虽然不喜欢阴沉沉的雨,扰乱了好心情,可是正是因为它,阳光才更显珍贵。我家在绍兴,可距离杭州不过几十公里。一样的雨,相似的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承载了我所有的回忆。此时,我正值青春。
        2005年,我进入第一个三年。那时的我们是稚嫩的,像一座即将喷薄而出的火山,年轻的热血因为进入了一个可以证明自己长大了的团体而沸腾。离开需要父母接送的小学,享受着或独自或一帮人嬉戏打闹着经过的街。或许为了在一起时间长点,还会特意绕着街多转几圈,走点远路也是愿意的。初中的压力远没有高中重,友谊也许单纯建立在一段一起走过的路,一块一起狼吞虎咽过的蛋糕。没有什么撕心裂肺的爱情,没有无病呻吟的忧郁,没有攀比计较的浮华。我喜欢那个时候的我,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相信生活都是棉花糖,甜的,软的。那个时候,在课桌上多堆些书,就觉得有了不一样的氛围,不是压力,是起步。
        2008年,我进入第二个三年。高中,无疑是生活中最充实的时光。那时的时间像匀加速度运动,虽然常需要埋首于厚实的书堆中,可是阳光还是能透过指缝洒满你的课桌,触摸阳光就像触摸未来,那时的我们相信付出了就会有收获,看着一张一张撕去的日历,怀着一天比一天沉甸的希望。有时候睡着了,在同桌的推搡中惊醒,桌上一滩口水,却暗暗为自己没有被老师发现而小开心一下。那时候的我们,勾肩搭背互相传达着我们希冀的大学。我喜欢那个时候的我,有个关于未来的梦想,充实快乐,坚定不移。
        2011年,在末日年之前,我来到了这里。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带着绝无雷同的性格,原来,我已大学。没有父母的唠叨,没有早恋的头衔,我开始慢慢规划“我”,我走在时间中,我想要抓住它,我和它,来,我们一起加油。你还记得在风中飘散着的嘶声力竭的那些豪言壮语,那些明媚的过去和未来吗?如果,我说如果,青春再来一次,你能比现在过的好吗?你不知道。如果,可惜没有如果,就让我们的青春变得飞扬跋扈,变的灿若星辰。我太喜欢笛安说的一句话,她说:愿我们真的能够一起去到我们都想去的地方,看见良辰,看见美景,然后你能转过脸,对我认真地说:“我认出了你。”(文/陶琳娜,审核/吴可,责编/金日强)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