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中国的古代,喜欢源于近五千年的历史,喜欢《诗经》中美丽的话语,喜欢古诗的平平仄仄,喜欢文言文的抑扬顿挫,喜欢宋词的婉转哀伤,喜欢一切出于安逸的事物,这种美好的情愫一直保存至今。
小学的时候,初次接触关于诗歌的东西就是简单的韵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这些简单但对仗的语句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也许是因为老师的小红花,也许是对于它的喜爱,我便一下子迷恋上了关于古代的语言。小小的我对于文学没有概念,但就是有一种冲动让我天天去朗诵它们,去照顾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古代的语言也从简单的韵语到了唐诗,那整首整首的诗歌,让我了解到了不一样的意境,韵语给我的只是简单的对仗,而诗歌给我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它们的每一句话仿佛都是一个场景,一个故事的部分。如果把古诗比喻成什么的话,那我觉得它们应该是电影吧,有场景有剧情,然后作者就是主角、导演还有编剧。电影和诗歌是有相同的,它们的出现便是有才之人将自己的想法形式化。也可以说,它们生命的意义是人为化地,你想赋予它什么都好,他都会情愿的等着你,然后任你摆布,没有怨言。电影的组成是演员,而诗歌的组成是汉字。当那一部电影或是一首诗歌横空出世的时候,你看到它总是会联想到很多事情,发生的未发生的,你会主角一起有了相同的命运,你赋予它们的可以是你的理解,也可以是作者的理解,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感受到的东西。你看李白,他是鲜活的,就像是上个世纪70年代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带着那么点忧郁,但是又给你很多希望,不循规蹈矩,不恪守成品,它们突破旧的思想,努力地找到最真实的自我,在那个年代里,寻求自己的梦想。唐代的李白就是这样,一边是自己的入仕梦想,一边又是抑郁不得志的愤懑,这种矛盾交织着,汇成了李白式的浪漫,你看他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奈和豁达,而与他相同的便是新浪潮代表人物戈达尔的《四百击》,电影中的小男孩不断地惹祸,不断地寻求自由,最终寻得了属于自己的自由,这样的结尾与李白晚年的结尾有几分相似。所以对已李白来说他诗歌的精髓就是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然后安慰自己。而对于王维来说,要怎么确定他的风格呢,他空灵的像是郊外清晨的空气,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带给我们的倒像是一首禅语,静静地坐在那里或是躺在那里来听,也许他的诗属于《春去春又来》那样的电影,没有语言对白,只是慢慢的成长着,感知着,然后循环着。但却不枯燥,安详着观看着这个世界。杜甫的诗呢,则就是现实主义的电影,他揭露黑暗,表现百姓的疾苦,真实的反映着属于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像是贾樟柯的电影,是给百姓看的,传达着自己的客观的角度。说起陶渊明,不得不说,他如果是在近代的中国,应该是第一个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人吧,他的诗中透露着来自农民的那种纯朴和勤劳。看他的诗,你像是在劳动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浑然天成的纯朴感觉一下涌上心头,占据着你的情感。就像是《黄土地》似的,那样单纯地人生。每个诗人身上所透露出来的风格是不一,表现的情感是不同的,但是若你能够深刻的体会,却不难发现每首诗,每个赋予诗生命的作者,都是用心在制作的。他们善于观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每一首诗的诞生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写照,我们从不同的风格中体味不同的人生,表达不同的看法。
诗歌的千变万化也涌现处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或是附笔即兴,或是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这样一来,就融汇了诗歌中的精髓,它不深奥,不矫情,不做作,就只是展示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古代的生活节奏应该是缓慢的,他们不急于开会,不急于上网,不急于赶地铁,不急于打折,他们就在古代生活中慢慢的欣赏的路边的花,山中的泉,天上的鸟,水中的鸭。春来了,他们看到柳树发了新芽,春江水暖鸭先知。夏天来了,黄四娘家花满蹊。秋天近了,一叶落而知秋。冬天带着雪花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这种的生活情调是何等的惬意和温馨。每每读到这样的诗歌,我的脑海总是会浮现出一个书生拿着书,走到院子里看着景色准备科举的情景。这样的场面不止一次的出现,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来说,面对春来,谁还会刻意放下自己的事情跑去郊外赏春?谁还会在秋天里捡落下的树叶?快节奏的生活将原本诗情画意的世界给扼杀了,我们的身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疲惫。那么中国古代诗歌的感觉在此刻显得尤为的珍贵。
我会背的诗歌有限,我了解的诗人不多,但是我觉得诗不再多,关键是看你能否真正体味其中的真谛,有了那种能够体味的心,我认为你的世界至少可以比别的人丰富。现代这个社会拥有的东西很多,但是缺少的内在东西也很多,人们不会再捧着古代诗歌去吟诵,嘴上说着快餐式的英语,带着各地方言的普通话,之乎者也被认为是死板保守的象征。可能是我自己学习工笔画的缘故,属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可以让你的心慢慢的静下来,当你的接触宣纸的一瞬间,你忽然感到到你的责任,你会努力的做到最好,让每一朵花每一只鸟每一个人物,都有生命起来。你体会着其中的真情,将它融进你的画中,然后得到你想要的感觉。作画真的很像作诗,都是将内心的想法付诸于纸上,每每一幅画完成后,内心的澎湃簇拥着你,感受到了无比的欣慰。中国古代的诗歌也好国画也好,它们共同的话题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体味生活。
面对浩瀚的古代诗歌,我们应该怀着一种欣赏艺术的观点去解读它们。高中的时候,老师会带着我们一句句的翻译,首颔颈尾面面俱到,分析了句子再分析意境,然后再将正确的答案记录在课本上。其实,我是顶讨厌这种做法的,虽说诗歌要去解读,但是我们也不能将那种意境就此规划到一个答案中的,每个人地生活经历不同所阅读体会到的思想也就不同,意境也自然是不同的,如果将思想统一到一个标准的答案,那便是对诗歌的亵渎。我认为诗歌的意境是可以描绘的,那是那种描绘是有个性的。每一个诗人在写下那首诗时没有规定后来人应该怎样去解读,他只是提供了意象,至于意境就由的自己去填写了。诗歌的精髓也就在于你赋予它的是生命,至于生命的方式是不确定的,但前提是真诚用心。
我庆幸我没有失去那种欣赏的情愫,我庆幸当我看到一些事一些景的时候,内心还会为之一颤,我庆幸我还能心动着去读诗,去生活。 (文/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