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军训已经过去了大半,在这段时间里,新生们彼此相知相熟,逐渐地让这个集体更加具有凝聚力。而前段时间进行的学生军训红歌赛,更是加深了团队之间的合作。
唱红歌从来都不是一种仪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缅怀。军训的几天也让新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红歌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音乐旋律,而是一段历史、一种红色记忆、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比赛中,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大家在昂扬的歌声重温历史,铭记先烈的遗志,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也充分展现了新生们的蓬勃朝气和团队精神,对军训工作的进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承载希望,砥砺前行
“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我们唱歌的时候同学们都把手机闪光灯打开配合我们,那时候心里面就在想一定不能辜负同学们对我们的期望。在演出结束的时候,所有电艺的同学们全都站起来鼓掌给我们加油,我站在台上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当被问到整个红歌赛的彩排和演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时,来自电视艺术学院录音专业的由申昊如是说道。电视艺术学院在这一次的军歌比赛中,挑选的曲目是《当那一天来临》。整个组合包含了器乐组,朗诵组,还有伴舞组,在自选歌的副歌部分还分了两个声部以此来更好地表达演出效果。申昊如坦言,在整个策划过程中,师哥师姐和老师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使得他们在比赛当天呈现出最好的状态,最后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他也说:“整个排练过程十分辛苦,每一天的晚上都需要去教室排练,但是一想到我和同学们代表的是电视艺术学院,就又瞬间充满了力量。”

新闻学院选择了《游击队歌》作为这次演唱的曲目,来自18编本2班的宋珊说道:“当初选这首歌是因为它旋律轻松流畅,节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合唱这首歌时可以展现出新闻学子们的自信与力量。采用的演唱形式为男女声对唱,旋律线先抑后扬。正式演唱的时候没有激昂的伴奏,但唱响军歌的时候心情还是有莫名的激动。为学院争光的目标一直不敢忘怀,而我们能做的,便是面对台下的观众和评委,做最棒的我们,唱最美的军歌。比赛结束后也算松了一口气,好在没有出错,好在这些天的辛苦没有白费。”谈及排练过程时,宋珊也坦言,教官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虽然教官的重心要放在队伍上,给不了唱军歌的同学们多少专业意见,但是教官身上特有的军人风貌,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力量。辅导员老师也是满心支持,让他们把军歌赛放在第一位,她说很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教官和老师。对于这次的结果,宋珊补充道:“最后的比赛结果不能说特别满意,其实是还有点小失望。因为我们新闻学院还是和去年一样拿了三等奖,本来还以为或许在名次上可以有所突破的,现在看着还是别的学院得了一、二等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落寞。不过结果不重要,有这么棒的经过和这么无畏的付出,我还是相信我们新闻学院永远是最牛的。”

一路陪伴,一路坚持
由于今年电视艺术学院的换届名单还未公示,所以这是16文编董珂伊第二次以艺术团活动部部长的身份来负责这次活动。相比于去年,这次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但是整体表演编排也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首先招募好参与合唱比赛的固定人员,设计好演出形式,然后负责安排合唱组、伴舞组、朗诵组、器乐组的分排以及合练,包括舞台效果、道具的设计和准备。
看起来拉拉歌很轻松,其实排练很辛苦。以至于有好几个新生嗓子都练哑了,但是很少请假缺席,即便是请假了,下一次排练也会坚持到场。最令她感动的是,每次练到天黑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会打开手机后置手电筒照明,方便董珂伊观察他们的表情。“这是今年开学以来带领大一新生代表学院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因此我也十分重视,想给新生们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也为学院争光”,董珂伊回想着这些天的经历,从帮她一起组织排练的干部、干事,到每一次训练都十分认真配合的大一新生,再到积极参与的16、17级的同学们,再到比赛当天场下热烈应援的电艺人们,还有不断帮忙解决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学院老师们,都让她感到温暖和感动。

最后电视艺术学院收获了二等奖的成绩,但在重重困难之中,这成绩也确实来之不易。比赛前一天得到通知说此次比赛没有伴奏,全部清唱,这也就说明原本设计的前奏、间奏、尾声全都没有了,这对大家来说其实非常不利。开头朗诵与第一首歌的衔接,两首歌中间的过渡,包括第二首歌伴舞与合唱的配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修改度降到最低,当晚应急找了学院室内乐团的团长和团员来帮忙吹奏前奏、间奏部分的衔接,在即将正式比赛之前进行了一次和排,最终效果还算可以。
董珂伊在比较了其他几个学院的排练之后,预期结果是“保二争一”。最终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也算是达到了她心中的预期。董珂伊感慨道:“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热爱自己所在的组织了。因为它从不会退缩、不会畏惧,它不断向前探索、努力进步,团结向上,大概这便是电艺人骨子里的骄傲吧!”

如亲如友,见证成长
红歌赛中,新生们的精彩表演固然令人赞叹,但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班助和负责人们更应得到掌声,他们利用自己一切的空闲时间陪伴新生练习,只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得到最好的回馈。
电子信息学院17级的潘芷若,不仅身为班助,也是红歌会练唱的直接负责人。她更直接地接触到这些新鲜血液,看他们如何努力练习,如何磨合来培养默契。排练期间没有太多好玩的事,多是枯燥的练习,但是新生们的坚持让她特别感动。潘芷若表示,新生们军训十分辛苦,但还是按时来排练,许多人都是带着伤病来的,让她和其他负责人既心疼又感动。由于他们接到通知的时间比较晚,余下练习的时间也显得十分紧迫,为这个比赛练习了近一周的时间,但是新生们都毫无怨言。

谈到练习时出现的问题,潘芷若坦言:“我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新生们没有歌唱基础,不懂合唱的发声方式,所以我们的新生唱起歌来特别费嗓子。”最后,他们请来了学院的学长学姐来教学,从谱子开始,再慢慢带入歌词,大家有了显著进步。参赛队伍共由85名合唱同学和12名表演同学组成。大家都在为了更好地表演而出谋划策,最后他们还加入了两位女生演奏二胡、长笛,又加入了男生的齐舞,使得表演更有特色。
“作为班助我也特别心疼这些孩子们!因为红歌赛排练结束的时间晚,他们的休息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但是没人抱怨过,排练过程中没人请假过,我真的很敬佩他们。”最后的比赛,电子信息学院取得第四名的成绩。谈起结果,她骄傲地说:“这也是开学以来第一次组织的大型活动,这不仅证明了他们,也证明了我们自己!我陪伴他们的这个星期,最大的收获就是和他们的革命友谊!”
说起以后对这些新生的期许,潘芷若动情道:“我们想成为他们身后的那个人,解决他们的困难和疑惑,找我们来倾诉心中的感受,我们希望能陪他们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在今后的时光里,也会对他们每个人做更深入的了解,对他们做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希望能尽可能地帮到他们。”希望与新生渐渐融到一起,真正成为一个和睦友爱的集体,同时也希望他们在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活动中逐渐的成长成熟起来,这是潘芷若对于这些孩子们的期望。

这次红歌会圆满落幕,但不落幕的是红歌在我们心中的那份崇敬,还有那段峥嵘岁月的意义。因为红歌会,新生们变得更加熟络,也体会到团队奋战的荣誉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