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满腔热情与憧憬的2018级新生们,为浙江传媒学院的校园携来了如徐徐清风般的生机。而在充满活力的新生中间,有这样一群“老生”在不停地忙碌与奔波,为的就是能够让学弟学妹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步入大学生活的正轨,他们就是被称为“班助”的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的辛勤付出,汇聚成最美好的祝福,赠予最亲爱的,2018级的你们。
曾经的温暖,传递的真情
对于选择成为班助的老生们来说,班助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肩负着的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新生新班级的带领者,绝不轻松。不仅要处理接踵而来的各项新生任务,关注他们的军训生活是否适应,还要兼顾较为繁重的学业。但提起这个选择,来自电视艺术学院16电编2班的胡莹却是满满的骄傲与幸福。胡莹提到,刚入学的时候,见到比自己大两届的班助学姐时就觉得特别亲切,她对全班同学都很温柔,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为他们出谋划策,就像一位小老师,从那时起,她的心中就埋下了向往的种子。2017年,胡莹在文编班学姐的帮助下,体验了一回当“班助”的感受,更加坚定了她在大三这一年正式成为18届班助的决心。
胡莹说道:“成为班助,作为学姐的责任感、传承感从心里油然而生,我想要把浙传最好的东西都先告诉这群有缘的孩子们,好让他们别走弯路。更是将学长学姐曾经给予我的温暖,就这样传递下去,让学弟学妹们感受到浙传良好的校园氛围。”胡莹坦言,虽然有时候很累,但是自己依然会认真负责,觉得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身上,想要给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好榜样。更以这样的方式,感谢着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前辈们。

来自17电编三班的续家畅,在大二这一年也正式成为了18级电编三班的班助。说起报名当选班助时的初心,她回答道:“在大学待了一年很好奇班助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想具体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刚来到浙传的时候,我们班的班助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想帮助下一届的学弟学妹更快的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成为班助之后,她每日的工作从开学前的为新生准备大礼包,把每个人的资料装入一个文件袋,分发至少几十种通知、资料转变为军训时常常去训练场看看新生们,观察他们的表现等等。“其实还是挺累的,每天的睡眠时间一下子变少了,平时午睡的时间都要去做相关工作了,一天都没闲下来。但是还是很开心的,和这帮小一届的学妹学弟们聊天很有意思,他们常常跟我讲这几天发生的趣事、之前的经历等等,每次聊到这些故事,军训好像都不那么累了。”看到新生站在烈日下军训太热太辛苦了,续家畅还十分贴心地给他们买冰棍降温解暑,“希望他们在未来,也能够细心去爱护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将真情传递。”
丰富的收获,满满的感动
在刚刚接到班助任务的时候,16文艺编导班的赵兰琳还是有一些忐忑的,“因为我是90后,新来的弟弟妹妹们已经是00后了,一开始还是有些担心的,怕彼此之间不太好交流,工作任务也许不能及时地去完成,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之中,这些忧虑完全被打破了。18电编4班的孩子们都非常懂事,不仅派发下去的任务总是能积极完成,而且常常会很关心我,常常夸我的声音好听,夸我对他们很温柔,有时让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些日子,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是在心里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体验,更是如此温暖优秀的他们。”

同样担任18电编4班班助的杜蕊君,对这群孩子也十分喜爱。于自身而言,这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进步的机会。杜蕊君说,做班助的过程中渐渐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变大了,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大一学生,而是一个应该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为新生做榜样的学姐了,“每每看到学弟学妹们积极向上的身影时,我就想自己也不能再浪费时间,而应在大二的学习时光中更加充实自我。”从新生们的身上,班助们不仅感动满满,更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尽管这段日子不长,可对于四年的大学时光来说,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好的展望,真挚的祝福
在数日的相处中,班助们看着曾互相不熟悉,来自五湖四海的青涩学弟妹们,逐步习惯了校园的生活,烈日下的军训,也开始对他们的未来,寄予了一片希望。
16制作的周雨慧已然是大三的学姐了,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她曾有过许多困惑、迷茫的时刻,但在当初的班助学姐郑佳妮的指导解惑下,自己慢慢地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与目标。正是这样的一份关怀帮助,让周雨慧希望能将这三年的学习生活经验去帮助懵懂的学弟学妹,希望他们不忘初心,万般顺利,在大学生活中不迷茫,勇翱翔。

她们大多都是第一次做助班,操心很多,担心很多,也会为新生们的荣耀而感到无比骄傲。但他们成长起来时,她们在欣慰的同时,也会默默的退出为之付出最多的班集体里。对于新生们,只有美好的展望,与最为真挚的祝福,自己这些时光的默默奉献,便是希望为他们能够更加顺遂地适应大学的生活,不虚度时光。
班助就是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可爱的人,他们不计较得失,不苛求回报,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如当初的自己那般天真懵懂的后辈们,将自己最美好的祝愿,赠予他们。希望他们在这四年的大学时光之中,可以牢记迈进这座校门时,心中的满腔热血激情,充实快乐地度过在浙江传媒学院的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