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开学季】我

发布时间:2018-09-16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我们应当克服传统的中性化焦虑,为社会性别气质规范的多元化感到欢欣鼓舞。”李银河在《星空演讲》中这样评论近来公众热议的“娘化现象”。

不知何时,“娘”成为了侮辱性词汇,也成为了许多男孩的标签,而与此同时,“你怎么做事像女孩一样”成为了毁灭青年的一块巨石。全民舆论风暴席卷开来,扼住了那些温柔男孩和坚强女孩的喉咙,这便是性别刻板印象的暴风式残杀。


那些故事在不断上演

蔡依林的PLAY世界巡回演唱会播放的系列短片《不一样又怎样》中有着这样一个故事,在2000年4月20日上午,台湾国中学生叶永志被发现陈尸学校公厕,校方说他是“不慎摔倒”,法医相验说无外伤与他杀嫌疑,但随着调查,人们却震惊地发现他生前因外型秀气、举止温柔,在学校饱受欺凌,无论究竟有没有人加害他,他的死因与“性别歧视与霸凌”脱不了关系。这样的事不是唯一的一件,叶妈妈在他死后站出来,多次为被性别歧视、霸凌的孩子发声,甚至促成了台湾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案”,她在影片中提到 “性别霸凌无所不在,我救不了我的孩子,但我要救跟我孩子相同遭遇的小孩。”

据此次专题的调研结果分析有近半数以上的人都曾经受到过性别歧视,因为他们打破了传统对于男女的“界定”,于是一部分被迫改变自己,去迎合社会,一部分虽是勇敢地坚持自我,却也在生活中常遭受非议。


以包容对待,以拥抱回应

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愈发多的人们抛掉了对他人的性别标签。“那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接触的方式,有时我会不能理解,但我绝对持尊重态度。”于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谈到。她认为,“管中窥豹”原理对于丰富立体、充满矛盾的人性来说,有些以偏概全。“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多面的,我们要尽力避免,因为某次的碰撞而全盘否定任何人,某些武断言论是对人性欠缺思考的表现。”

时代在不断演变,滋生了千万种灵魂与性格,也在不断解构与重建着社会价值标准体系。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去尊重和包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我选择,人类不能完全沉溺于性别刻板印象的条框中去束缚人的天性。


女儿当自强

遇见李丁钩是在一个清晨,她带着眉宇间的一股潇洒张扬快步走来。关于日常生活之中是否会接触到极有性别指向定位的标签词语的问题,她回答道:“会遇见,而且这种现象似乎很经常出现。并且我觉得这些用词会潜意识里和性别、个人价值取向挂钩,且这种挂钩来源于一种主观的判断。”李丁钩对于这种标签式的词语以及其背后的价值判断逻辑持不认可的态度。她觉得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面对不同的人选择的不同的人生应该选择求同存异,而不是妄加指责。“人们没有资格自以为是地根据自己的标准随意地施加在别人身上。”她说。

直面这种标签化的判断,李丁钩表现出了一种勇敢。她说:“我不会因为任何标签式的词语而改变我自己的任何决定。”她认为,做自己,保留自己本身的特质胜过于谄媚地迎合这种“标签”观念。甚至在择偶上,只要两人价值观相和,相处自在,她也不会由于对方某些特质有违背于潜移默化地施加给男性的标签而放弃这段感情。“标签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不应该存在的,当我们干干净净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本就没有什么天性特质上的男女之分。所谓的男阳刚女阴柔本来就是后天教育所灌输的,但我觉得这种层面的男女之分并不尊重人性。天赋人权给了每个人自由选择与发展的权力,而我们的社会风俗却在借性别之差异来剥夺这种选择。”


男儿也温柔

约谈的另一位任同学是与传统的男性形象极为不符的温柔、细腻的男生,不过幸运的是,这种特质并未让他受到很多的舆论冲击,反而是他成为了女性朋友的最佳“闺蜜”。相比阳刚的男生极易沾染的大男子主义,他的温和使他在高中时代成为调节班里男女同学关系极为独特的润滑剂,“与他相处起来非常自然,没有与传统男性气质里的那种强悍与凌厉,也从没有觉得他的特别有任何的不适,反倒特别欣赏他敢于表达自我的勇敢。”他的朋友这样评价他。

“对于界定男性的内涵,其实也在不断地被拓宽。我们不应该再用刻板印象去衡量和比较男性的言论与行为,真正值得在意的是,他是否活出了本真与自我。而我,是真的愉快地,积极地活着,这就足够了。”任同学带着对生活满满的热情说道。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既是多元,就意味这它必定千姿百态。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有权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性别差异不应该被作为束缚个人选择的枷锁,性别刻板印象只会是枷锁与噩梦。平等的看待每一个人,不仅仅在于地位,也在于性别。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能够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按照自己本来的面貌,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这是李银河教授的愿景,亦是人类文明的彰显。


记者手札:

其实,偶像所谓的“娘化”形象只是一种时代审美的变化。据记者了解发现,古代也未曾缺乏“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魏晋时代是盛产“娘炮”的黄金时代,贵族世子们,人人喷香水、带粉饼,随时补妆。可是抛却男性审美的“颠覆”,魏晋镌刻进历史长河的,是名士们的旷达洒脱。“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个性的解放与自由,是当时时代的心声。“人对美和自由的追求不因时代而变,唯一阻碍我们欣赏世界的,恐怕只有自己的偏见。”《冰点周刊》的观点无疑是深刻而透彻的。

性别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个性是我们能拥有的世间仅有的存在。我们就是个体本身,是自我想成为的任何。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