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禁狗令”在浙传

发布时间:2018-11-26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近日,美丽的杭城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这次引起大众关注的既不是城市美丽的风景,也不是2022年亚运会的筹备工作,而是新出台的一系列“禁狗令”。有传闻说这是迄今为止,“史上最严厉”的禁狗令,其明文规定“外出遛狗必须拴绳”、“狗必须有成年人牵引”、 “重点限养区内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等。此外,对于违规者除了没收犬只之外,还将除以1000---5000元的罚款,对于养狗者由于自身监管不力,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没收犬只、吊销养狗证、罚款、赔偿一个都不能少。

事件的缘由

事实上,杭州这一系列的养狗专项整治活动并不是突然发布的,在此之前,早有征兆。今年六月中旬,萧山一起路人被流浪狗咬伤,三天后狂犬病发作不治身亡的事件引发各方关注,引起了人们对于流浪狗的极大不满。该事件发生之后,政府马上发布禁令,来约束养狗人的行为和对于流浪狗的处置,与此同时这份“稍显严格”的禁令也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不久之后,发生在九月初杭州网红saya的法斗和孕妇的事件被网民们炒的沸沸扬扬全国皆知,紧接着十一月初又爆出了杭州饲主遛狗不牵绳,反而还将带孩子的母亲打骨折。这些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之下,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杭州“最严”禁狗令。

在事件不断发酵升级的同时,杭州的宠物圈中一篇名为《杭州是我家,我只想活着》的微信公账号文章吸引了更加多网民对于杭州“禁狗令”的关注,巨大的转载量,引发了舆论的爆点,一度位居微博热搜榜前列。前几天更是有一段据称杭州城管在街头残暴执法,虐杀犬只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不出几天,事件就发生了反转,视频中的内容被证实是假的,是杭州某小区的保安在解决一条恶意咬伤居民的疯狗,但是相关的热度仍然居高不下。从而使得杭州的“史上最严”禁狗令,再次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与热议 。虽然部分禁令中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但微信与微博等公众平台大部分都被不理的智言论所占领。在各方争吵的话题中,狗证的办理尤其与中华田园犬相关的条例成为人们热议的中心,该条例禁止饲养中华田园犬。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华田园犬也分为很多体型,其中有一部分大型犬的品种的确不适宜养在城市中,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品种是适合的。由此,城市中动物的生存问题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惹人注目。

禁狗令引发的思考

舆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支持与不支持,但也有一部分人持观望态度。

一、不支持禁狗令

中华田园犬为什么要在中国的土地上被禁养?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尽管禁狗令的初衷是为了督促市民文明养狗,但是它忽略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说,禁养中华田园犬就没有考虑到一些独居青年的情感归属问题,由于远离家乡,独自打拼,所以独居青年急需城市带给他们的归属感,而一条狗恰恰能给他们情感的慰藉。”新媒体学院的赵辰莹在采访时说道,“而这些青年的收入往往不高,不能负担起宠物狗较高的花费,所以中华田园犬就成了他们在这样一个大城市中的精神依靠。”

对于很多人来说,狗或许是他们唯一的伙伴,是他们生活中乐趣的来源,是他们精神上的寄托,这或许就是人们反对禁狗令的原因之一。

“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而狗咬人事件的发生并非是不可控制的,人们不应该单方面的将错误归结到狗的身上。”在新媒体学院的郑丽琼看来,作为宠物的主人,除了禁狗令,我们还可以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狗的自由禁锢起来。

二、支持禁狗令

对于禁狗令,也有很多人支持这项规章,他们认为禁狗令的出台让人们养狗更加规范,也更能保障人们的安全。2018年9月的新闻统计,杭州每个月有1万人接种狂犬病疫苗。这已经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数字了。而许多溜狗人不注重市容市貌,容忍狗狗在公共场所随意地大小便,会给很多市民带来困扰,还有一些关于狗狗日常生活的问题也应该得到规范。

“我一开始对于那种伤害狗狗的行为表示非常气愤,所以对于杭州禁狗令一开始表示不支持,可是后来我才得知那只是别人在乱宣传,真正的禁狗令针对的并不是狗狗,而是那些养狗但又不遵循相关规定的人,所以我现在表示支持。”新媒体学院18软工的郭蔚菁在采访中这样说道。“对于一部分人,他们喜欢养狗,但却不对自己的养狗行为负责,例如在外面让自己的狗狗随地大小便,这不仅影响了环境,也影响了市容,再比如遛狗要拴狗绳,因为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狗狗,有些人也会怕狗狗,所以应该要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禁狗令来教导素质不好没法控制自己的人来说,非常棒!”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教授吴伟强也谈了他对此事的看法,在他看来,禁狗令的实施回应了市民的要求,同时直面了现在社会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但他觉得这次行动并不是很严格,还需要多方的联合改正和实施。

温暖在浙传

在浙传校园内,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它们把校园当做自己的家,曾经的它们不得不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在冰冷潮湿的草丛中藏身;而现在,校园内一些温暖的力量渐渐出现并且壮大起来,他们不仅给流浪动物们提供了食物和小窝,也给它们带去了无限关爱。

浙传流浪动物之家,是下沙第一个以保护流浪动物为目的的组织社团,由浙传同学们自发组织而成。他们的日常工作,第一是日常喂粮:在学校里设置了多个喂食点,放了粮盆,组员按照排班表去喂;第二是运营公众号:每周出一篇推送,进行宣传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阶段性的工作,比如最近学校中各个角落放置了许多成员们亲手做的小窝;前段时间他们还和水利水电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杭州动物保护团队的“领养日”志愿活动。

周二下午,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徐可憶同学像往常一样巡查校园内各个猫窝,这是被分配的属于她的日常任务之一。 “学校里比较常见的是流浪猫,所以学校里安的都是猫窝。流浪狗比较少见,前一阵倒还看见了一只兔子。” 徐可憶这样说。她按照平常的路线逐一检查社团精心改装的猫窝,原本不怎么显眼的纸盒子都被改造成了小猫们温馨的家,每一个纸盒子上面都写着“浙传流浪动物之家”,并附有负责人的微信,希望路过的人不要随意把这些“家”破坏和丢弃。由于近日下了很多天的雨,加上位置被移动过,有些猫窝已经湿透了,里面铺好的作为垫子的旧衣服也被打湿,已经不适宜流浪猫居住。徐可憶便将湿的布拿出来晾干,并仔细换好干燥的旧衣服。她看着散落在周围的猫粮和盒子盖上的猫爪印,说:“虽然我们没看到这些猫住进去,但是看到这些爪印便知道里面是住过猫的,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来自电子信息学院的张鹏,目前负责做浙传流浪动物之家的一些日常工作。“从大一刚进学校的时候,我便接触了解了这个组织。一直都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我加入了这个组织。”对于现在校内校外流浪动物们,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是不管是校内校外流浪动物的数量还是属于一个增长型,我们也有在这方面做过工作,比如说和一些宠物医院谈好了合作,诱捕流浪动物去做绝育手术,慢慢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对于最近杭州出台的禁狗令,张鹏认为虽然严格,但也是很有必要:“因为有很多遛狗伤人的新闻被爆出,说明有人在养宠物这方面做的不太好,所以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条例来管控。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需要政府各个相关部门配合,才能减少和避免狗咬人事件的再次发生。”

不是负担也不是被迫去做,仅仅是靠着自己的爱心,去帮助这些流浪动物。这些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关爱这个世界上其他值得尊重的生命。

杭州禁狗令本身是一项规范城市的举措,但由于一些不当的处理方式而引起诸多争议,对于禁狗令本身的好坏,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分辨与思考,拒绝做一个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的人。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