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浙传学子回乡日记】寒假,你“充电”了吗?

发布时间:2014-02-17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四十多天的假期,总是逃不过几个话题,有人感叹同学聚会“奇葩多”,有人哀叹过年过节“又长胖”,还有人参加社会实践“充充电”。在学校,学生们的学习任务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利用寒假时间来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无疑是个聪明的选择。那么就来看看这些寒假“学霸们”是怎样来给自己充电的吧。


记者陈周颖:与其说是实习,张同学更愿意将其戏称为“打杂”。仿佛身处江湖,误打误撞来到了一间各路好汉侠客云集的客栈。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这是大学生涯中的第一个长假。比起从前,这个假期不仅长度讨喜而且没有了作业的束缚。如何度过长假,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种选择。而就读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张藤芳同学在假期的开端便有了自己的打算。身揣传媒梦的她,对于自己刚刚涉足的这块新大陆满怀着新鲜与热情。她希望在这个假期里,能够与梦想来一次亲密接触,用自己的双手和脚步去感受新闻。

  在父母与老师的帮助下,张同学获得了在家乡的县城电视台实习的机会。作为一名传媒新鲜人,更是一名社会新鲜人的她,要从一点一滴最琐碎的事情做起。这是机会,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到电视台报到的第一天,张同学便感受到了这里与学校的天差地别。在电视台,每个人都有着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效率是首要的要求。从节目录制的行程到新闻采访的每一个用词,都要提前准备妥当并且反复确认。按部就班的明确计划是工作效率的保证,更是为了面对更多让人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

  临近年关,在这小县城的民生新闻上,领导慰问成为了重要内容。跟随新闻拍摄的张同学任务繁重。小小个子瘦弱的她要扛起沉重的摄像机,同时还要将采访内容的口稿录好。被慰问的既有老革命先辈,也有贫困的群众,小县城的老一辈们并没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她便要将采访的方言一句一句翻译成普通话打好字幕。跟新闻的这几天里,张同学去了十几个村庄。农村的条件相对苛刻,但是她都一一克服了下来。

  回到电视台,当天拍摄的内容必须很快剪辑成型配上字幕。这样的工作要求对于刚上大一的张同学来说不免有些难度。“刚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但是没有办法。我是来工作的,再困难也只有迎难而上。不能因为我能力的缺乏影响了原本该有的工作进度。”一段时间后,她已经适应了新闻节目快节奏的工作安排,并且在很多工作上都越来越得心应手。

  让张同学印象深刻的是一场社会人才招聘会的新闻采访。那天的天气很差,下着雨夹雪并且刮着寒风。因为节目需要,采访却只能在室外进行。冒着严寒的节目组试图采访现场的大学生却一连遭到了拒绝,因为不好意思等原因而不愿意出境让新闻的拍摄难度陡增。最终,张同学终于找到一名愿意接受采访的女大学生。但采访并没有那么顺利,被采访者面对镜头放不开,言语吞吐等问题又再次出现,节目组只得与其进行长时间的沟通最终将新闻拍摄完成。

  还有一次,一名母亲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候的疏忽致其儿子将手伸进大门被卡住。接到新闻通知的节目组赶到时,事故现场已被清理且银行保安万般阻拦拍摄。为了追击新闻,张同学他们赶到了县消防队,对该事故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

  为期不长的假期实践结束了,张同学也将离开电视台回到学校。在这座与繁华无关的小县城里,每天发生的事也许只能用“鸡毛蒜皮”四个字来形容。而新闻人们,即使面对“鸡毛蒜皮”,也要继续奋斗下去,奋斗在并不起眼的媒体前线上。在这小城里,张同学的传媒梦既微不足道同时也十分伟大。她表示,寒假的打杂生活让她学会的不仅仅是与传媒有关的知识技能。社会上的人情百态更是传媒人要努力去做的文章。接下来的新学期,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虽然她是一名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在读学生,但她要学习的绝不仅仅只是播音与主持。身怀一颗传媒梦,在这小县城中,也是伟大中国梦的亿分之一。




记者梁如:假期如约而至,可是最大感受就是天天宅在家里要发霉了!为了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好好实践一下。

  实践地点一:超市

  在朋友的陪同下,我来到当地的一家大型超市,准备“面试”。我可没有“走后门”,而是直接去找了超市的管理阿姨,我告诉她:“阿姨,我是一个大一的新生,我特别想当促销员,因为我从小就很怕在生人面前说话,促销员不仅可以克服我这个毛病,同时也可以提高我的专业水平。”管理阿姨被我的诚心打动了,给了我两天的时间。

  第一天,我穿上超市的工作服,心里非常的紧张,手心不断的冒汗,站的时候腿都打哆嗦。我促销的是一款巧克力,在前一天我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如何说、怎么说、连巧克力我都品尝了好几块。可是,当人群涌来时,当人们的眼睛注视着我的时候,我又一次紧张了,我知道,我必须要克服怕生的这个毛病。我忽然想起以前妈妈说过如果紧张就把所有人都当做木头。于是我大胆的拿着喇叭喊着:“新春大促销,巧克力带回家,甜蜜带回家。”当说完之后,我发现其实也没有这么难,有很多顾客会上去询问一些问题,我也会尽我所能解决他们的疑问。两天的时候虽然短暂。但是带给我的却是极大的正能量。学校教的理论与生活实践是完全不同的,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会是我以后的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地点二:敬老院

  在电视上看到空巢老人的公益广告,忽然我就萌生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想法,与几个朋友商量好了之后,我们带着自己买的一些水果和保健品来到我们当地的沣水敬老院。

  我负责照顾的是李奶奶,我跟养老院的人沟通得知李奶奶是因为子女忙碌无人照顾才被送到了养老院。一见到我,她就亲热地拉着我到她的小屋子去,小屋子里面只有简单的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柜子还有李奶奶的生活用品,很简单的装饰。她显得很激动,说已经很久都没人来看她了。看着她满头白发,脸上显露的是岁月的痕迹,粗糙的双手把我的手握的紧紧的,那不太透亮的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说她想念她的家人了,我的心突然被揪了一下。

  我不是李奶奶的家人,但在她心里,却是十足的“亲人”。我帮李奶奶洗衣的时候,她怕我手被冻着,非要帮我打热水;下午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即兴表演节目的时候,李奶奶看着我像看着疼爱的小孙女。时间过得很快,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离开的时候,她拉着我说:“你可一定要再来看我啊!”我点着头向她保证了一遍又一遍。在这一天里,我体验到照顾老人的不容易,但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照顾,她们更需要在是长久的陪伴。春节到了,赶紧回到家人的身边,有时间多陪陪家人,让她们不再感到孤单。


记者杜奕菲:我的寒假实践,就这么开始了。我是助教,是学姐,是保姆,是化妆师、更是心理辅导师。

  这次寒假回家,我的角色,由演员,变成了观众。更贴切的说,我似乎成了一个战地指挥员。我回到了当时培训了我的中传仕嘉担任起了助教,又开始培训下一届的“追梦生”们。一切是温馨,更是辛苦。但最重要的,那种追梦的味道,又回来了。在我心里,这儿不仅仅是一个培训机构,更是一种击不垮的精神。看着身后那些如我当年一般执着甚至更甚的梦想追求者,心里的提着的那股劲儿,总也松不下来。

  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不算难事,却也绝非简单。今年北京考点大变样,地点多了不说,考点之间的距离也远了不少,几乎遍及了整个北京城。我与几位老师住在传媒大学附近的一所公寓里,每天早晨准时六点起床,七点到学生住宿的酒店整顿,随后便分批带领同学们赶赴各高校考场应试。对于这批学生来说,北京考点年前最重要的奋斗目标就是浙江传媒学院。我是浙传人,身上的这份重担自不必用言语形容。

  为学生办理入住,带领学生熟悉考场,安排学生们的饮食……这些看起来零零散散琐琐碎碎的工作,却需要一步步一点点按照计划并参考实际情况来完成。这便是“保姆”分内之事的一部分吧。终于,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2014年1月14日,浙江传媒学院北京考点艺术类考试正式拉开大幕。

  前一天晚上,学生们的心情开始忐忑。浙江传媒学院作为中国著名的传媒类专业院校,对专业人才的选拔要求自然相当严格。无论是从收生人数还是从应试难度上来说,都给考生无形中增添了一种压力。七十多位学生,都暗暗憋着一股劲儿,甚至有的人学习艺术类专业,就是为了考入这所大学。作为去年的考生,我是时候扮演起学姐的角色了。去年的艺考情景历历在目,一回想,我仿佛又变成了那个身着西装,煞有介事顶着主播头侯在考场外的艺考生。在考前动员会上,我为学生们做了一次简短的演讲。从考试内容到应试技巧,从衣着打扮到精妆细容,从考场状态到心理素质,无一不提无一不深。他们听得很认真,很认真。过来人的感受总能与当事人产生共鸣。他们如我当年一样渴望幸运的来临,也如我当年一样相信自己的实力。在一片“加油”声中,初试开始了。

  “又是一年发榜时,几家欢喜几家愁。”初试成绩紧接着张榜公布。我带着相机,来到考点公示处,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每颗抬起的头颅下,暗藏的都是一颗期待的心。那些陪同孩子来考试的家长,甚至比孩子更紧张,聚精会神的眼神里,或期待,或焦虑,或惊喜,或失望。我们统称它们为“爱”吧。我更知自己责任重大,带着所有人的希望来榜,我不敢有一丝懈怠。我拼命钻进人群中,高高地举起手中的相机,将所有榜单一张不落地拍下,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总部。成绩总体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这对于刚打响艺考大炮的他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然而,通过的必然心花怒放,没通过的自然泪眼婆娑。此时,我的角色又变成了“心理辅导师”。其实每场战役,有胜者,就必然会有黯然退场者,虽是人之常情,但在孩子们眼中,浙传的失败,便是一次梦的破裂。我深知这其中的苦涩滋味,因为去年中传复试,我同样功亏一篑。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感同身受,只有现身说法才能叩开心扉。追梦的路上总会有伤痛,但就算伤痕累累也不能停止前行的步伐。我穿梭于他们各自的房间,或讲道理,或讲经历,尽最大努力减轻着考生们的心理负担。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默默走在浙传考场外的小道上,一点点回味这走来的一路。从演员变成观众,这不仅仅是角色的转移,更是心态的变化。感谢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至少现在的我不曾后悔。更祝福依然奔波在艺考途中的学弟学妹们,今天你所坚持的,便是明天你所自豪的。我的寒假实践也就这么结束了,回家的火车呼啸,我被充实感与满足感包围,年味儿也愈发浓了起来。一切未完待续,追梦之路不该停止也不可能停止,我的未来,轮廓似乎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编后语】不同的实践活动,带来的都是感悟都是收获,都是支撑一个人走得更长更远的动力。学生犹如一枚种子,在学校的温室里养养,在社会的风雪里泡泡,才能长成一颗不屈不挠的橡树。那么这个寒假,小伙伴们,你们给自己“充电”了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