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文学院新生辩论赛总决赛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14-12-1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12月9日下午6时许,文学院“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新生辩论赛总决赛在桐乡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始。在历时近2个月的3场循环赛和2场淘汰赛后,戏剧与影视文学1班与秘书班最终突围进入总决赛,围绕“让是不是一种美德”的辩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唇枪舌战的精彩辩论。
       此次辩论赛由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团工委、文学院主办,“走辩天下”演讲辩论协会承办。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朱力欣、副书记潘红霞、文学院何坦野教授、国资处张婷老师以及三位一级辩手韩佳鑫、姜恒康和张奇担任本场辩论赛的评委,走辩天下辩论协会会长陈琦担任本场辩论赛主席。

       比赛开始,正方一辩刘畅就己方辩题“让是一种美德”进行了立论阐释,在发言中她诠释了“让”和“美德”的定义,提出“让”具有克己利他性,是一种应当提倡的美德。之后,反方一辩则指出“让”是一种不争取的态度,大谈“让”带来的危害,如会使人产生惰性,让社会资源配置难以合理化等。紧接着的二辩驳论中反方二辩出现失误,冷场20余秒。

       随后的互辩环节中,双方辩手通过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孔融让梨的意义、寝室中和室友有矛盾的处理方式进行辩论。正方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说明“让”是一种克制,是在有规则的情况下的谦让,而美德也是在人们克制自己欲望的前提下的一种克制。反方也毫不逊色,通过甘地的唯一性、谦让的不确定性等多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然而,在正方连续抛出“孔融让梨的美德是不是广为传颂”等问题时,反方二辩在步步紧逼之下语无伦次,甚至出现了先后自相矛盾的情况。

       自由辩论结束后,评委对双方辩手进行提问,潘红霞老师问到:“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你会不会让座,并说出三点理由。”双方辩手就这个问题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正方再次说明,“让”是美德,“让”也需要有规则,就是因为现在“让”的人太少,所以“让”这种美德更稀缺。而反方也重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让”会有主观性,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让”更易产生负面效果。

       最后是双方四辩的总结陈词,两位辩手均针对他们各自的辩题进行了重新阐述和总结升华。反方四辩紧扣“让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进行多方面的论证。而正方四辩则进一步根据己方的论点重申“美德是主观上的克己利他,结果好坏并不是美德的评判标准”。辩论结束后,评委离席进行商讨。

       宣布比赛结果前,现场评委对本场辩论进行了点评。11级辩手姜恒康表示:“辩论看的不是情景而是思维”。文学院党总书记朱力欣对本场辩论给予了高度赞扬,并现场传授辩论技巧:“队友之间要团结对同一的论点进行论证,要紧紧抓住对方立足未稳的地方。”评委点评结束后,根据商议结果,最终本场比赛获胜方为正方——戏剧与影视文学一班,而反方三辩成芳则获得最佳辩手。在场评委向此次新生辩论赛的冠军戏文一班以及最佳辩手颁发了奖项。

      新生辩论赛后,文学院13级辩论队的同学们还带来了一场题为“争是不是一种道德”的表演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