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曾静平做客凤鸣大讲堂讲述“互联网的红与黑”

发布时间:2014-12-1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12月9日下午1时许,桐乡校区行政楼报告大厅气氛热烈。由浙江传媒学院、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党工委、管委会、文化创意学院共同承办的凤鸣大讲堂第五十一讲隆重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曾静平教授担任主讲人,为现场同学深入阐释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红”与“黑”的两面性。

       曾静平,传播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十佳理论人才,中国电信研究传播中心主任,商业体育理论及电信传播理论创始人,同时也是浙江传媒学院唯一的“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过《传媒社会学》、《广电产业聚焦》等多部著作,同时主编完成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竞争力研究报告》等多项研究报告。

体育网络研究生即将招收,互联网全方位进入生活

       讲座开场之前,曾静平即向在座同学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各方的努力推动之下,我校计划将于2015年开始招收体育网络方向的研究生,进一步延伸体育网络方面的人才培养。与此同时,未来还有望促成我校与北京邮电大学在互联网课题研究方面的多项合作。

       “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态化的存在,全方位渗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许多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却不能一天不上网。‘双十一’期间淘宝天猫交易总额达到571亿元,这其中一定有你们的功劳吧!”曾静平以一句调侃开始讲座。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诸多争议与分歧,站在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同时秉持着相异的观点。互联网是对人脑器官功能的延伸,但也是七大生态杀手之一;互联网让世界连成一片实现了“地球村”的可能,却也同时加剧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互联网是理想与罪恶的交汇之地,这样的说法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对此,曾静平从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

辨证看待“红”与“黑”,未来发展依旧多样

       从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开始,在过去二十多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与见证者之一。互联网造就了难以计数的财富值和一批“网络大V”与热点人物,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静平说:“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看到其‘红’的一面,同时也要警惕‘黑’的另一面。”

       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让许多无辜者遭受伤害;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致使许多人血本无归;黑客入侵对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损失;网络色情网络谣言腐蚀着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公信力,这些都是存在于互联网的“黑”的一面。

       然而转换视角可以发现,网络的成功运作让“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这些普通人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励志偶像,互联网给更多有才华的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和广阔的平台;网络发展让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更加快捷简易,也使生活变得更为方便与舒适,诸如此类“红”的一面同样不可忽视。因而,任何事情都要秉持辨证的观点,客观分析,理性对待。而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依然具有无限可能,三网融合、三屏融合、传播4C化等都将促成社会的变革,进一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坚持加强自身积累,理性对待信息传播

       在现场提问环节,来自管理学院14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曹炜卿问道:“对于大多数在网络文化知识方面基础薄弱的同学,应该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于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和培养?”为此曾静平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要养成每日浏览四大门户网站的习惯,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其次遇到重大国际性事件时要多关注“美国在线”等国外网站,更全面的加深对于事件的了解,多方面完善认知;与此同时,在来不及消化所看的信息时要及时打包储存,在今后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如果遇到有疑惑的信息不要随意传播,应保持客观态度理性面对。

       而对于“facebook、YouTube等网站在国内为何无法登陆”的问题,曾静平表示,网络管制并非个例,而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我国的做法有自身的需要。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曾静平全程站着讲解,除此之外还将携带的相关网络书籍和体坛风云人物评选画册及评委聘书作为礼物送给现场同学。他鼓励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看法,作为浙传学子,应该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培养传媒人的勇气和态度。讲座最终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