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倾听心声、记录心迹、讲述心情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刘兰花今年82岁了。
       她抽烟,不忌口,思维清晰。初春时节的午后,在一群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道德训练营的同学们包围中,她沉静的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一生。

       “我19岁结婚,20岁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我们当年算是自由恋爱,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还是很稀奇的事。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媳妇都谈不到,最后还要搞相亲……”
       一语刚毕,负责采访、记录、拍照的同学们终于都忍不住,被老人家认真埋怨的语气逗的笑成了一片。

       3月21日,连绵梅雨天气后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道德训练营一行7名成员启程来到杭州建德市乾潭镇的“全国文明村”——下梓村,开始了“文化故乡,百姓故事”——道德训练营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活动。这已经是文学院组织同学们第三次奔赴下梓村开展活动。去年11月29日,文学院校级优秀社团月雅戏曲社的“送戏下乡”活动就曾造访了下梓村,当时四百多位村民集聚村文体活动中心,共同欣赏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戏曲表演。

       而这一次,拿着采访本,扛着拍摄器材的同学们奔走在下梓村的田间地头,每位成员按照要求在村中寻找50岁以上的老人,与老人交谈聊天,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探寻农村的发展现状,最终付诸笔端记录下这些美好的故事与世事的变迁,力求传达出平凡而又朴实的“中国梦”,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虽然从小是在广东的农村长大,条件算不错了,但是这里农村的环境还是让我吃了一惊。下梓村建设的很漂亮,道路宽敞干净,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而且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我非常喜欢。”来自文学院14汉语国际教育班的刘树东越往村里走便对于此行的目的地越是称赞。他是文学院道德训练营的新成员,同时也担负着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的采访工作。
       漫步在下梓村的乡野田涧,正是油菜花遍开的季节,阳春三月充满着初生的活力,志愿者们也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克服了初始时的紧张和羞涩,第一位接受采访的老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君丽,64岁,务农多年,育有两个儿子。接受队员采访时,张君丽正在田里采摘一种当地土话里叫“清”(学名为艾青草)的植物叶子,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制作清明粿以供一家食用。在志愿者热情的招呼中,张奶奶逐渐放松下来,放慢了手中的活和大家拉起了家常。采访结束后,当志愿者提出为奶奶拍张照片,老人再次拘谨起来。“别拍,老了拍照片难看。”“怎么会,奶奶年轻时一定是村花!拍一张留作纪念吧。”在团队成员郑天一的鼓励下,张君丽奶奶终于拉过孙子一起拍下了照片。
      “其实张奶奶的情形在村中算是比较乐观的,孩子成家后把父母接过去住。这两天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村中空巢老人非常多,大多数的情况是老人与孩子留守在村中,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家中建好的三层小楼空荡荡的,田里的农活也要依靠老人耕种。庆幸的是村里建起了“爱心食堂”,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可口便宜的饭菜,平时会经常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医保也得到普及,算是为老人们的晚年增添了一些保障吧。”来自文学院12戏文1班的郑天一谈起自己的感受时略显沉重。

       除过普遍存在的空巢老人现象,村子边缘密集分布的墓地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成员们采访后了解到以前村里人去世以后,都是自家在后山寻址安葬。现在因为政策重新规划,为了节省耕种用地,保护环境,村里去世的人多集中葬于后山公墓。村民开始时都有点抵触,但在村干部把道理讲清楚后都接受了这种方式。
       在两天的志愿服务实践中,道德训练营的7位志愿者在村中各处寻找着自己的采访目标,累计走访了10余户人家。谈到的话题涉及医疗保障、丧葬用地、文化建设、农业耕种、空巢现状等多个方面。在所有道德训练营的成员中,昵称“欧巴”的文学院14汉文2班的尹志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又学到了!”

       尹志成是朝鲜族,生于吉林省图们市,父母移居韩国,一直都是以韩语为第一语言。因为对母语的迷恋,高考填志愿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尹志成而言,下梓村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南方的乡村与东北和韩国的农村比起来差别还是很大的。东北的农村生活现状都还比较原始,韩国因为地少人多,土地价格这两年一直在上涨,农民生活比较辛苦。而下梓村耕种的田地已经很少了,土地早已经不再是村民谋生的主要途径。这一次的采访让我长了很多见识,了解到了不同的风俗,看到了真实的农村新景象。下梓村环境漂亮,老人们都很长寿也很乐观,虽然许多老人年纪很大,但却思路清晰,与他们的聊天让我受益匪浅,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村民好!住宿好!心情好!。”尹志成最终用三个好概括了自己的感受。

       “倾听、记录、讲述,我会写出看到和听到的这些点滴,它们打动了我,我相信同样会打动更多人。”回程的车上,尹志成最后补充了一句,他标准的韩国“欧巴”脸上腼腆的笑着,把手机中拍的下梓村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