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赏金猎人和司法制度

发布时间:2016-11-18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八恶人》和《姜戈》都在赏金猎人制造的血腥中落幕,画面淡出的那一刻,我不禁疑惑,这个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赏金猎人又何为赏金猎人?

在两部片中,赏金猎人都是作为胜利者的形象出现的。最后沃伦用绳索勒死了多莱歌,姜戈一包炸药终结了庄园。他们看起来不容于这个制度,可实际上却与这个制度牢牢依附。赏金猎人们灵活地运用美国当时司法制度的不是,任凭一纸通缉,四处杀人赚取钱财。他们其实和屠夫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屠夫猎杀动物,赏金猎人猎杀人。

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形象是正面的形象,他们的形象背后隐含着这个社会制度、司法制度的扭曲。他们的心目中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法律意识,有的只是以暴制暴、复仇者的心态。不过鲁斯?约翰身上有了一点转变。他坚持把多莱歌送去绞刑而不愿意将其尸首带回,即使通缉令上面写的是“不论生死”。倘若换一种角度看,其实鲁斯·约翰的做法也还是局限于对规则的恪守,恪守现有的冷酷的司法制度。他也只是懂得了用合理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脑海中对于法律依旧一无所知。

以正常的眼光看,这样的司法制度不是很好吗?对于有罪之人将其逮捕而后处以绞刑,这不是在伸张正义吗?通过《八恶人》的一个段落后,我才知道这个制度是有多么得不堪。当这八个无恶不赦的恶人谈判绞刑女人的问题时,纵火烧死一营的黑人沃伦都觉得这种刑罚有点不太合理。可当社会还没有诞生出专门针对女人的死刑手段的时候,便只能处以绞刑。由此可见,那时的司法制度是多么得严厉而不堪,对女人处以绞刑,对捉拿不到的逃犯悬以赏金,派遣赏金猎人去追捕他们,哪怕是天涯海角,不论死活。这种严酷的司法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美国那时放荡的风气和松散的恶行,只会带来人心的恐怖和冷漠。这种人心的恐怖和冷漠在赏金猎人的身上表露无遗。

林肯的信是《八恶人》中的重要升华点。黑人沃伦笑嘻嘻地说道能用它来解除白人的武装,“黑人唯一安全的时候就是白人没有武器的时候”。这一封信化解了白人对于黑人的偏见,正如林肯解放黑奴的行为一样。这是司法制度,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大进步。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清除偏见,解决问题。因为白人是不可能眼睁睁地接受原本作为奴隶的黑人获得了现在与白人奴隶主一样相等的地位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姜戈》中有着很深刻地表现。不论走到哪里,姜戈都要受到他人的冷眼对待。民主社会严密法律意识的构造进程中,黑白对峙是最大的障碍。

这种对峙可以通过南北战争淋漓地展现,南北战争也是黑白对峙的高潮,而且残留的影响深远。在沃伦遇到将军时依旧无可阻碍地爆发了,将军最后也死于对于黑人的轻视上。

人物一个个地走过,事件一个个地发生。民主社会的法律意识也在一步步地成长。它由最高领导者推进,执法人员进行恪守,在一次次地领悟中逐渐完善走向成熟。像姜戈点燃的那栋大房子一样,绽放出美学的火花。

文章作者:罗扬帆 编辑者:黄田心 王楠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