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导演都有对艺术的不同的追求和诉求点,因此在长期的对于艺术的创造中逐渐的形成了每一个导演所独有的风格,就自然的成为了个人的导演风格,对于《红高粱》的导演张艺谋来说,这部电影算是最具导演风格的一部影片,而这部电影也算是正式的打开了前张艺谋时代的一个节点的影片。《红高粱》中处处充斥着导演对于生命的诠释,在他的电影中能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一种对于生命最本质追求的一种质感,他对于艺术的塑造方式上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于生命本质追求,善于把基点落脚于性上面,这种性有两种看法,第一是对生命源头的“性”来看,在他看来,生命的起源就是性的产生,而这种“性”是充满张力并充斥在我们说的生命中的。在电影中,,这种性也更好地融入到了酒中,这种“性”的产生更好地为主题性的色彩做了一个很好地烘托。第二个“性”便是性别之上的,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善于把时代的因子带到电影中去,而电影所表现的时代,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正是因为这种纯客观原因的存在。他才能够把女性作为命运和时代所关注的点,放到电影的焦点位置处,正如当一群人都是强者时,弱者反而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与时代的呼声,导演对女性的关注不仅仅的体现在这部电影中,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对于一个女性的生命力的很好地诠释。而“性”与“女性”都是生命的孕育者,这也更好地从根本上去靠近影片所表达的同一主题。
其二:《红高粱》一书是莫言的代表作品,莫言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我们很高的共鸣点,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浮华的修饰,通俗的说,就是接地气。这正符合张艺谋的艺术风格,民风民俗正是导演索要去展现的,前张艺谋时代所展现的作品中无不充斥着此类风格。《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等电影作品,都是导演从最底层人们去切入,以此让观众勾起对那个时代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的回忆。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回顾。接地气所展现的比较具体化的场景,便是具有民风民俗的颠轿一段,充分展现了一种原汁原味的民族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极具有张力的。电影的明线便是以酿酒为线,酿高粱酒本身就是具有一种民族的文化在其中,酿酒本就具有一种执着追求的信念。是的民俗的体现,也是另一种对于艺术之美的追求。
其三:色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偏偏《红高粱》又把色彩加以提高,整个影片无不用红色来体现生命的炽热,一种对生命的本能追求。早在电影《黄土地》时,虽然那个时候张艺谋只作为摄影师,但《黄土地》中的色彩就已经给张艺谋的电影艺术带来很强的触动,以至于在他的每一部电影中,你总能找到一种红,并且这种红,是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的,《红高粱》中漫漫的田野中,红高粱等地的那种红一波接着一波的红,冲击着人们的视线。红红的鲜血染满了天空,染红了大地,更染红了人们的对日军的憎恨。至此到最后,土地变成了红色,太阳变成了红色,天空变成了红色,那红色如鲜血般刺激着人们的每一个视觉神经。可以说是整部影片从头至尾都被红色充斥着。导演的这种艺术化张力的彰显,关注着我们的无关于审美的情绪。而影片的这种红也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影片的前半部分红红的盖头,红红的花轿,红红的高粱酒正是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对生命本质的精神的一种表达,人们渴望这种生活。但是影片后半部分的红,更是一种极端的红,这种红充斥着血腥,暴力,愤怒与怨恨,高粱地中已经洒满了鲜血与尸体,九儿躺在血液和酒混合的红色液体中。太阳也已经红至了黑色,这种红色不再是激昂的生命,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压迫,让人们想逃离这种红色,到外面的世界中去。红色展现的反差正是观众情绪变化所在,总有一种红会在不经意间触动着你,这种红永远抒发在不屈的民族精神之中。
一部电影所表现的主题应该是宏伟且细腻的,张艺谋的电影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去渲染着生活。电影总是携带着一种质朴、纯粹、不浮华、亦不拖沓,总是像红高粱酒一样持久弥香,有一种历史的痕迹,又有一种生活的味道。《红高粱》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导演个人对于生命力量的表现,他把这种力量以小见大化的铺开来叙述,对生命的赞美纯粹而不夸张,这种生命之美是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的,这种生命力量并不受时代的束缚,或许可以说,正是因为时代的束缚,才使得生命力量极其的珍贵。九儿被迫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她敢于去冲破这种束缚。封建的文化在与生命本质力量的民族文化相交锋,或许个人的力量较为渺小,但正是因为渺小才使得人们去关注,这样还不够,当人们力量都已经无法与整个时代的力量相对抗的时候,侵略势力又再一次加大了生命的负担,本来已经冲破枷锁,反而又是一次牢笼的禁锢。就是在红高粱地里的野合,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被逼剥下人皮的惨痛的事实,这种勃勃的生命力表现的并没有很过于拘束,正面这种冲破牢笼,敢于对于自己生命的追求,也能够直面悲惨的命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红高粱土地上是生命的赞歌,这种生命才是如红高粱酒一般弥香久远的。
若生命是个人主题的一种展现,那整个影片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宣扬,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轿夫的赤着上半身行走在红高粱的土地上,古铜色的皮肤,健硕的身躯,流着汗珠的光头,无不一一展现了男人的野性美,这种美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首歌是那个时代对于新生活的一种执着的追求,这种敢爱敢恨的气节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中华民族一直拥有着不屈的精神力量,《红高粱》的抗日民族气节,表现的虽不张扬,但却力道十足。没有飞机大炮的轰炸场面,有的只是几壶高粱酒,几个以死相搏的中国人,在这种越是绝境之下,显现的越是不屈的生命尊严,酿酒坊的壮汉们那至死不渝的决心,视死如归的力量,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那种壮烈之举。这种人的力量是站在死的角度,去赞美生的炽热。去展现人们生的活力死的悲壮和民族的气节。
酒是一种力量的展现,借助酒这个事物,使得电影更具有一种桀骜的力量,红高粱酒是男儿力量的一种体现,正如爷爷的一泡尿酿的了真正的高粱酒,红红的高粱酒是那个时代男人男性的狂野,也正是这血红血红的高粱酒,定格了生命的真正的意义。
人物的表现成功与否,是电影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九儿是剧中的一个中心人物,她可谓是刚烈与醇香的结合,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但《红高粱》中九儿应该算是酒做的。他的性格如红高粱酒一般,心比天高,但却命比纸薄,她敢于反抗,敢于冲破束缚。电影中的红似乎总为她一个人展开的,在她的身上能看到总有一种红,这种红让人想去靠近却不敢触摸。在她身上的柔弱却不输于男人的桀骜,她从始至终,从不向命运屈服,反抗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桎梏,反抗鬼子坚定的决心,反抗一切在它看来是对于女性不公平的事情。这种刚烈,使得九儿身上增添了些许的男儿豪气。反过来看,女人身上毕竟有些许的柔性之美,但九儿这种柔性却不显柔弱。真情的流露,为丈夫和大伙送上暖心的饭菜以及浓香的高粱酒。因为有你在,男人们的嚣张戾气削减了很多,因为有你在,孩子才得以健康的成长,正是因为你身上所散发的醇香,使得红高粱酒又增添些味道。正如儿子最后的一首离歌唱的那般:
——“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陆,长长的宝船。”
——“娘,娘,上西南。溜溜的骏马,足足的盘缠。”
——“娘,娘,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首次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熊奖的电影《红高粱》,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电影的一些内容,在情节的设置上利用了人的力量、情绪、以及生存方式直面展现人们的狂野与刚烈的生命力。它的叙事方式追求的是一种强烈的陌生化的效果,是一种富有力度的表达,在情节的设置和情绪的营造上面,一切都服从于主题。以及对于红色的追求,极其重视视觉感受,毫不夸张的运用各种修辞,以此来为电影营造气势。《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导演对生命力的意念,但并不像《黄土地》那样淡化情节,张艺谋的电影是从写实处入手并形成了整个一个故事体系,从完整的故事中去塑造每一个人物形象。
《红高粱》是时代的精神符号,是一种不屈的民族气节。总有一种红,叫做《红高粱》。总有一种红,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文章作者:李亚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