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会因越狱而激动;看过《教父》,被黑道杀戮所惊悚;看过《钢琴家》,感受小人物在战争年代的浮沉。如果把这三部电影分别说是一道菜,那他们各有各滋味。但《布达佩斯大饭店》却是将三道菜炖在一起。可这一锅乱炖却不失滋味,反而更显浓郁,再加上些导演安德森的个人风格调味,入口难以忘怀。
主要材料必将是一个有故事有看点的人。酒店主管古斯塔沃拥有绅士的幽默,负责的服务姿态,与对人性文明的虔诚信仰。导演在这个人物上放置了一个沉重的象征,他代表的是欧洲战前的贵族文明。当影片最后古斯塔沃又一次遇到士兵,他依旧坚信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存在的,就算战争硝烟弥漫。可终究是战争年代,人们心中的野蛮已压制人性,他的死亡象征着战后欧洲文明的陨落。就是用这么一个温柔有礼的人来表达对战争的谴责,来惋惜在非常时期逝去的一切。而这样一个沉重的负担,导演选择默默地淡淡地表现,所以当还未感叹完家族争夺故事,还能想起之前的喜剧表演,还把主角定义为奇葩时,突然发现这不是一个喜剧,这是对那个悲剧时代的叩问。小门童收获了爱情和财富的小团圆还不足让人欣喜,欧洲大时代被政治与战争的阴云笼罩却让人难过。
一道菜要经过准备用料,切菜,热锅,入锅等一系列制作才能完成。该部电影先是表达对一个作家的缅怀,再是这作家无名时与酒店主人穆斯塔法的相遇,然后才从穆斯塔法嘴中获得古斯塔沃的故事,回忆中嵌套回忆。这一系列的深入就像是做菜的步骤,一步一步让菜的滋味突显出来,避免无趣。而在烹饪过程中更是一点点添加佐料,用这个看门人的传奇串联起了一个盗贼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一个大家族的财富争夺战,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突发战乱。而其中各种冷幽默穿插着,最喜欢的是结尾作家问零为何还回到这的原因。不是第一反应想到的因为友谊,而是更加真实的因为爱情。“他的世界早在他进去前就消失了,但我得承认他确确实实用了不起的优雅维持了那个假象。”有深意的一句话,或许在告诉我们别沉浸在曾经,也要去正视他。导演如此自编自导后,加上一贯的复古色调与动感悦耳的音乐盛起这一道菜。只有这般具有个人风格的做法才能让人吃后留心。
当战争残忍发生,我们将美好的童话放大,待到梦醒之时便去戳破梦幻的泡沫。怀旧的你,细心发现便能在影片里找到不少早期欧洲各地的因素。好奇的你,仔细观看也能在细节中找到对法西斯的态度。导演个人风格的渗透已不是让你明白他在讲什么,而是知道这就是他拍的,形式主义加上荒诞又真实的感受。
影片最后从一个个时空中跳转回来,当我也能来到这碑前,静静的看完书后挂上一串钥匙,它代表着互助和关怀,代表着某个地方的文明。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朱嘉祺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