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光影荐片】说谎——《罗生门》

发布时间:2011-10-02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片名:罗生门

导演:黑泽明

编剧:芥川龙之介 黑泽明 桥本忍

主演:三船敏郎 京町子 森雅之 志村乔 千秋实

类型: 惊悚 剧情 悬疑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上映时间:日本1950年8月25日

时长:88分钟

主要奖项:威尼斯金狮奖

奥斯卡荣誉奖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导演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说谎

——电影《罗生门》

《说谎》里唱道:“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这本身就是一句谎言。哪有不说谎的,不过是有善意的与恶意的谎言之分。善意的谎言是情商,是面子人情,不应赶尽杀绝;恶意的谎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不能姑息。《罗生门》,充斥着谎言与欺骗,自私与罪恶。人性,只有通过揭露批判鞭挞,才能重见天日,重获光明。

罗生门本义是指为利益编造谎言,令事实真相不为人知。电影开场就呈现了三个人在破殿避雨的情景:一个博学的和尚(可能是住在这儿的),一个面孔慈善的樵夫,一个过路的衣衫褴褛的行人。樵夫一个劲儿地诉说着他对三天前那个杀人事件的不解,更不解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撒谎。

是樵夫报的案。

“那天我去山上打柴。。。”樵夫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他发现草丛上女人的帽子,紧接着,一具男人的尸体逼入眼帘。他惊慌失措,拔腿就跑,随后就去衙门报了案。雨,像愤怒的指责,重重地捶打在坚硬的地面上。

而两天前,强盗中毒被人扭送衙门,还被指控为杀人凶手,证据确凿。强盗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索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没错,人是我杀的。。。要不是那阵风,那男人也不会死”。一阵风吹起了马背上女人的面纱,强盗顿生歹意。他拦住武士的去路,施计捆绑了武士并占有了他的妻子。强盗的说词中描述了女人是多么美丽、多么凶猛,自己如何征服了她,又是如何在女人苦苦的哀求之下,与强盗公平地决斗。最终苦战23回合击败武士。

强盗把武士刻画得非同凡响,甚至他的妻子都是“猛女”,无非是为了衬托自己的英勇善战,在死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留下勇猛的名声。在我看来,他应该被剧组拉去演孙悟空,好经典的猴子相!

雨,从深邃的苍穹倾倒下来,和尚叙述起女人的说词:自己被屈服之后,被强盗击昏。当她醒来的时候,看到的是丈夫满眼的冷漠和厌恶,没有对强盗的愤怒,更没有对妻子的遭遇感到悲痛。她痛苦地哭泣,祈求丈夫杀了自己;痛苦使她再次昏迷,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匕首插在了丈夫的胸口。女人显得这样无助,根本没有强盗所说的凶猛,甚至还会让人产生怜悯;当然,我们就不必追究女人是否如强盗所说的“美若女神”。她说的,是真的吗?

滂沱大雨还在继续。武士也不消停,即使死了,也要凑来撒个谎。借助巫术,武士指控女人不守贞操,被侮辱之后竟要求强盗带她走,更无耻的是,还要强盗杀了自己的丈夫,抹去她不贞的事实。强盗愤怒地把女人踩在脚下,问武士如何处置她。结果女人伺机逃脱,强盗离开,武士原谅了强盗,却悲泣自杀。自杀?这是所有人的故事中最扯淡的一个。我是这样认为的。

雨,还是没有要停的意思。樵夫再也忍不住了,他要戳破他们的谎言。他是看到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并不只是发现了武士的尸体。樵夫细述道:女人被侮辱后不停哭泣,强盗安慰她让她跟随自己,女人割断丈夫身上的绳子匍匐在两个男人之间。从她的一系列动作和那句“我一个女人怎么能说出那样的话”,强盗和武士明白了:她是要他们决斗。而武士却不愿意冒险,骂妻子是妓女,质问她为什么不去自杀!女人心寒了,愤怒了,向她的丈夫咆哮:“你就是懦夫!怎么不先杀了他再让我自杀!”转而对强盗:“你跟我丈夫一样微不足道,女人只爱热情的男人,男人永远只能靠剑赢得女人!”在一片毫无章法的搏杀中,武士倒下了。

前面已经说到,强盗那样描述只为在死前让人们唏嘘一下他的勇猛神武,尽管自己的举手投足像极了一蹦三跳的猴子;女人妄图用脆弱掩饰自己不贞的事实;而死去的武士呢,见了阎王也不说句老实话,推卸自己的懦弱无能,伪造了剖腹自杀这一光荣的死法,完全归罪于女人的不忠和恶毒。樵夫为什么一开始没有说实话呢?他拿了女人嵌着宝石的匕首。说谎,太强大了!它能文过饰非、推卸责任、寻求同情、美化名声,就像一把油漆大刷,破房子都能被刷成一间豪华的宫殿啊!

谎言背后掩藏的是人性丑恶的一面。五十年代的日本还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社会,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盛行。所以武士一点儿也不同情妻子的遭遇,反而恶毒的对她说:“你已经跟两个男人搞过了,怎么不去死呢!”“我宁愿失去她,也不愿失去我的马”。强盗也说:“你不要吓她,女人都是软弱的”。武士还不如一个强盗,至少强盗还会同情弱者,而武士懦弱得连为自己雪耻都不敢,羞辱完妻子就把她拱手让人,哪有一点武士的精神与气魄?这就是日本武士的龌龊形象!不能不说是那个混乱时代的悲哀啊!武士的妻子——那个被玷污的女人,也不是无可非议的。若真如强盗所说,在被玷污之前她做了顽强的挣扎,还可以给她加个几分;就怕她心甘情愿地顺从了。无论如何,她之后暗示强盗和丈夫决斗,没有想过要坚定地站在丈夫一边,是为不忠;只为自己盘算,不顾丈夫死活,是为不义。难怪丈夫不要她。若不是她,她的丈夫本可以不必死。至于最后她并没有跟随强盗而选择逃跑,很可能是因为她害怕被强盗牵连,不但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还会落下一个水性杨花的骂名。武士不如强盗,强盗也不是多有气魄。他不是说女人是在他们打斗的过程中逃走的吗?实则是在打斗结束之后,强盗体力不支,没有抓住逃跑的女人。一切都是粉饰。

谁能论定谁是谁非?或许真如避雨的行人所说,根本就没有慈善的人,只有小人才能活得更好?在这样的“生活的艺术”的指导下,他夺走了弃儿护身的和服。和尚就要对整个人类丧失信心了,我们也心灰了,意冷了。。。

雨,滴答滴答,愤怒变成愠怒,又渐渐消气了。最后的结局是:樵夫主动请求领养弃儿,和尚与樵夫相视而立,两度鞠躬。和尚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将我们的心灵点亮。

腐蚀灵魂的恶事,不要做;损人利己的谎言,不要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