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看点】
《不能没有你》是台湾导演戴立忍执导的一部电影,该电影取材于2003年一则台湾单亲父亲抱女儿欲跳天桥的社会新闻。 一个在港边讨生活的男子,和他亲生却并不“合法”的七岁女儿之间,无法被分离的感人故事,在戴立忍的《不能没有你》里,鲜活呈现在我们眼前。本片控诉“法律无法解读感情”,而全片以黑白呈现,也和男子“不能失去女儿”的想法一样干净而纯粹。片中呈现了亲人之间患难与共的亲密感,充满了温暖与人道关怀,在在令人动容。不能没有你》曾拿下台北电影节“百万首奖”、最佳男演员、男配角及媒体推荐奖四大奖项成最大赢家。这是戴立忍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以数年前台湾一宗单亲父亲携女跳天桥的社会事件为故事主轴,以黑白片形式呈现台湾社会底层劳工的遭遇、工作及亲子教养困境景况。该片放映后赢得良好口碑,被视为当年最感动人心的台湾电影,在评审过程中获得评委一致意见拿下首奖。
光影解惑
片 长 90 Mins
年 代 2009
导 演 戴立忍
主 演 陈文彬 赵祐萱
上映日期:2009年3月26日

《不能没有你》没有大牌演员,缺乏雄厚的资金,把一则男子台北车站前抱女跳天桥的社会新闻搬上大银幕,探讨社会底层民众生活景况及父女情深。《不能没有你》在台北电影节及近期台北特映场中赚取观众眼泪,影厅内,啜泣声和抽纸巾的声音不绝于耳。
戴立忍写剧本超过两年,去年四月筹拍时,600万元台币的拍摄预算凑不齐。我看到企划书及剧情大纲时,便想,戴立忍和陈文彬正在做一件浪漫的、有理想的事情!剧组是咬着牙、撑着拍!为照顾拍摄预算及适应剧,戴立忍选择以H D、黑白片的方式呈现,增加真实感,多场在高雄码头边废弃仓库的定格镜头,展现导演在场面调度的功力及构图思维,产生处处无声却能量十足的冲击力。
【光影评价】
电影的开场镜头即是新闻画面,拍摄着父亲李武雄(陈文彬饰)带着女儿妹仔(赵佑萱饰)挂在天桥栏杆外的惊险场景。记者的声音急促紧张地报导现场情况,大家都想抢在其它同业之前,取得最新鲜、最有话题性的独家新闻;电视机外,一群人紧盯着屏幕七嘴八舌:“他不会跳啦!”、“要跳早跳了”、“要不要来赌赌看他会不会跳?”彷佛在观看一场表演般嘈杂喧腾,完全没有流露一丝担心或关心的情绪出来。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联想起每天晚餐时间观看电视新闻的景象。不可否认,这应该是台湾每个家庭都会出现的情形。
曾几何时,传播媒体只是传递讯息的媒介之一,新闻也只是让民众吸取新知、了解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而已。如今,无论重要与否、无论是否有播报的必要性,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混杂后,在各家新闻台都以二十四小时连续播放的方式,对观众进行疲劳轰炸之下,都已变成嘻嘻哈哈的综艺娱乐节目般,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

台北的一场电影特映会上,戴立忍导演面对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社会局、新闻局、妇女运动协会等等──的观众,语重心长的表示:这部电影希望你们都能看到。电影可以单单只有娱乐的功能,让观众脱离日常的繁重脚步,度过愉快轻松的一个半小时;也可以和新闻媒体一样,是传递讯息和理念的工具,藉以期待更多观众能透过短短的时间,引导出探讨反省的广大空间,进而潜移默化产生某种改变。《不能没有你》是属于后者的一部电影。这是戴立忍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以及所灌注的强大信念与企盼。
光影感想
这是一个黑白色的故事,戴立忍说,他找不到适合于这个故事的颜色。有些黑白是为了冷静,比如《鬼子来了》或者《晚安好运》;有些黑白是为了沉重,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或者《南京南京》;有些黑白,只是为了纯粹,抽离一切浓烈的情绪和足以产生的错觉,直接匹配于暧昧、混沌、色彩莫辨的生活。
影片本身是分裂的,于是在温情脉脉之外,在那个同时作为建立镜头、切入点和高潮部分的新闻性段落里,我们分明看到了近似大陆第六代的灰色纪实:凌乱,峻切,不动声色的控制,直击现场的兴奋。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改自真实故事的电影,因为它的全部灵感或许就恰恰发源于那一场闹市里众心难测的微观,和悬挂在天桥上的求死汉子一句声嘶力竭的怒吼。于是我们必须懂得,在我们已经逐渐习惯的那些自杀未遂的城市新闻背后,总有一些悲哀与辛酸足以裂肺断肠。(整理: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