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微浙传 > 新闻详情
视点 | 跟着习大大,我们一起来谈“文艺”(上)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4-10-24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艺可不是风花雪月的事儿,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摇篮,我校在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广大文艺教师和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教学与文艺创作之中,不断培养优秀的文艺人才。
  与会老师们畅谈体会,很多发言发人深省。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摘录一下老师们的精彩发言吧。


张邦卫(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为当下的文艺创作开出了金石良方

  在商业化、产业化的语境中,文学作品其实就是商品;在媒体化语境中,文学作品其实不过是媒体的制品之一、产品之一、商品之一,文学不可能摆脱“拜金”的动机和“赚钱”的目的,并在日益成为与大工业标准化生产方式紧密结合的、以获取利益为唯一动机的消费性商品艺术,或曰“作为商品的艺术”,法兰克福学派称之为“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依文化工业的逻辑,“高山流水”与“阳春白雪”固然可敬,但“曲高和寡”,也就很少进入它们的创作计划之中;“下里巴人”虽然不屑,但“应者云集”,也就纷纷进入它们的生产日程之中。但是,如果是为了“拜金”与“赚钱”而粗制滥造,贩卖“假大空”与“黄赌徒”,甚至是自甘堕落,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作为文化产业的新世纪文学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受众或消费者,就尽可能地“向下拉平”(赫伯迪格语),尽可能地“倒退地倾听”(阿多诺语),千方百计地“迎合”,想方设法地“媚俗”,死心踏死地“触电”,心甘情愿地“触网”,都揭示了新世纪文学从“重文学”走向“轻文学”、从“审美价值”走向“商业价值”、从“崇美”走向“拜金”的病变。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如“文学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等为我们当下的文艺创作开出了最好的金石良方,有利于我们的文艺创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行。


蔡罕(教务处副处长、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 教授):公共艺术教育要传播真善美的真谛

  对于如何繁荣当代的文艺事业,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习总书记的讲话既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性理论,又有切合实际的方法论。联系我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我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艺术作品,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其人文素养;通过公共艺术教育,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可以发展学生的的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今后,我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既要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传播真善美的真谛,又要积极开展校园文艺活动与文艺作品的创作,丰富全校师生的文艺生活,为文明校园的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王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主任 教授):文本阅读有利于人们情感陶冶和理想提升

  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是个读图的时代,面对学生不愿意进行文本阅读我也非常的无奈,教了一辈子的文学,我觉得文学之所以是人学,因为它是最形象地反映了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当中为什么有的人是正能量集聚,有人是负面能量膨胀,都能反应出来,真的是很打动人、感染人。
  所以我在想怎么样才能做好百部书百部电影的阅读项目,尽量去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我上次看《大数据》,《大数据》的翻译者只有27岁,是个典型的理科男或者是工科男,但是他写了个前言,叫《晃晃悠悠在路上》,最后结尾的时候是:路上没有戈多,我只想做一个麦田守望者。你说他不是个文学青年,但是如果没有阅读那么多文学作品的话,怎么能编写出这么有内涵的话呢,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文本阅读对人情感的陶冶和理想的提升都是有很大作用的,其实我们每个老师在课堂教学里面多贯穿一点,用自己好的理念和想法多唤醒一个学生,就是我们多完成一份教师的职责。


蒋平(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表现民族文化要有技巧,创造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作品

  现在学动画的学生、公司里的画师一出手就是日系或美系,如果让他们画中国自己风格的,他们可能茫然。当年美影厂的那些老画师有的退了,有的甚至也学国外的风格去了。
  我曾经设想用中国民族画风结合现代理念的故事做动画,形成一个继往开来的“杭州学派”,但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画师。也许是因为美影厂的民族风格作品在竞争中失败了,观众更喜欢国外的,所以没有人愿意再坚持以往了。但是失败了就一定要完全抛弃吗?失败的原因是民族风格本身造成的吗?我认为不是,是因为没有讲好故事,没有恰当地表现民族风格。这涉及到表现民族文化的方式和手法的问题。
  表现民族文化要有技巧。首先是传达主题的分寸应恰当,不能过于突出主题而不顾真实性和可看性。所以我们的创作者应该首先致力于构思有兴奋点,真正打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排除主题先行,人物概念化的错误,摆脱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弊病,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创造真正有生命力的体现本土特色民族特色的作品。


苗笑雨(电视艺术学院电视系教师):文以载道,影视艺术其实是接地气的通俗艺术

  影视界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影视艺术作品?我们这样的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说到这个话题,我想用两个国家来横向比较一下,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一是美国好莱坞,好莱坞不单有精良的制作发行技术,更为关键的,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是所谓美国精神的全球推广者。尤其是好莱坞巨制的商业大片,有哪一部不是主旋律影片?显然,单纯好看是无法达到如此影响的。其二是韩国。现在韩国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已经在亚洲形成绝对老大的地位,在世界上也开始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一整套关于民族典型形象、国家价值观的民族精神体现,这才是他们在文化产业中胜出的内在精神力量。
  影视作品固然要强调制作技术,但是只有技术的影视作品是立不起来的。对影视艺术而言,因为更加落实在通俗艺术上面,所以更加需要有文以载道的价值诉求。通俗艺术最接地气,而民众在其中寻找价值认知与精神满足才是核心,影视艺术就是这种接地气的通俗艺术,对我们这样的专业院校来说,就是要培养这种有精神追求的,可以拍出有灵魂的作品的专业人才。


杨大伟(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美术基础部副教授):治愈性和服务性的艺术

  美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治愈的方式,这种治愈的方式不是一个低级的东西,而是不断的在修为在成就。也不单单是一个玩的行为,如果就是好东西,你在其间必定能收获一些营养,而且也会很丰富。另外一个是服务性,我觉得这种服务性其实就是习总书记多次谈到的坚持以人民为本创作的一个导向。其实在当下,我读到了很多不好的倾向,也就是功利化。比如我觉得这个作品从技术上看百分之七十都是好的,但从一个画面的精神性来讲,百分之九十都是差的。
  我觉得他已经丧失了一个精神上的东西,人的功利心极端的放大。
  假如把加入中国美协、成为一线画家,当作自己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就会导致很多的中年青年画家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价值观或者有纯度的价值观产生一种背离。我们精神上的东西弱化了,功利性的东西强了,对人的那种好的教育的东西相对来说少了。


李骏(电影学院教师):以文艺教育的特色从事文艺教育工作

  文艺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美感”?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从文艺创作的规律出发,分别从文艺作品、文艺创作者、文艺阅读者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强调:“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我想,这就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影像案例教学法,立足于具体的电影作品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甄别能力,给学生厘清这一根本价值标准。
  一个讲电影的老师,如果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爱上电影,从电影中获得快乐、美感与人生的启迪,他就是成功的;同样的道理,一个讲艺术概论的老师,如果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艺术美感,让学生走进艺术,让学生的人生,距离艺术更近,而不是更遥远,他就是成功的。
  我来学校工作十年了。十年期间,我承担过大量的专业课、选修课的教学,给不同学科与专业的同学讲过电影,也促进了不少学生爱上电影、甚至从事电影工作或研究。文艺教育是培养人、熏陶人的教育,作为一名文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面临文艺工作当下这么好的机遇,我们应当有一种做事业的使命感、决心与恒心!


项仲平(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教授):大学时代就要开始坚持艺术理想和良知

  文艺应该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如果文艺作品不能影响社会的风气,不能影响人们的道德风尚,不能影响精神教化,那就不是好的作品。对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和高校干部,要把习总书记这次讲话精神融合到文艺人才培养的思想品德和专业课程之中,要引导和教育我们未来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内容生产者以及文艺作品的传播者,牢记习总书记关于文艺的教诲、牢记文艺创作之本,文艺“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要倡导艺术类的大学生看好作品、读好作品,让他们从大学时代开始就要坚守艺术理想和艺术良知,明确艺术职业精神和职业追求,勇担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正义,传递人间真情,引领社会风尚,做一个先进文化的建设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时代风尚的践行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



(录音整理/姚璐 姚梦卿 高正杰 李佳琪 胡爱琳  摄影/郭金灿  编辑/谢薇娜 郑子卿)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