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传媒 > 新闻详情
胡占凡受聘浙传客座教授 与师生共话“媒体融合”
专业眼光看“媒体” 新形势下话“融合”
来源单位:       发布时间:2015-11-26      

    20151027日,胡占凡受聘担任我校顾问、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并于下沙校区报告厅开展“关于媒体融合的认识和探讨”讲座,分享有关“媒体融合”的真知灼见。讲座由校党委书记彭少健主持,校长项仲平为其颁发聘书。

    20148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令枪”一响,“媒体融合元年”开启。过去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各主流媒体不断突破创新,在跨媒介多元共融领域做出有效尝试,“媒体融合”已然成为中国媒体发展的“主旋律”。

追本溯源:国内媒体融合之现状

    在展开“媒体融合”话题之前,胡占凡回顾了国内传媒发展历史,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概念,以电视、广播等为例,指出新、旧媒体发展是一个此消彼长,动态发展交替,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由此引入“媒体融合”概念,并指出国内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媒体营建新媒体;第二阶段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阶段则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国的媒体融合正处于第三阶段之初。

    胡占凡进一步指出,当今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媒体影响力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的爆发式增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正在没落,而媒体融合是其转型重生的手段。胡占凡提出,媒体融合要理清八大方面内容,即重点、理念、内容、技术、流程、管理、渠道、平台、体制;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内容与渠道、传播方式与受众、融合与管理的关系。

他山之石:国外媒体融合之鉴

    介绍了国内媒体融合现状后,胡占凡放眼全球,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国外许多媒体融合的特点:一是“采编流程的再造”;二是“强调用户中心理念”;三是“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合作”;四是“重视年轻人群体”;五是“利用大数据精准投放广告策略”。

    在介绍这些特点时,胡占凡引用了国外大量经典案例,包括英国《每日电视报》的“大蜘蛛网”办公格局、《纽约时报》的“三句话新闻”、半岛电视台的“卡片式新闻”、CNN的“新闻微视频”、日本的“每日新闻”、英国先锋广播公司的“视频广告服务”等。胡占凡以国际化的视野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大量借鉴素材,信息量之大,让在场师生如获至宝,忍不住一次又一次鼓掌,同时也由衷赞叹胡占凡的知识面之广。

任重道远:媒体融合发展之策

    距离《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已经一年多,在媒体融合之路上,还存在哪些问题?胡占凡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共识度仍然不高,观念上的障碍阻碍媒体融合的推进;二是定位问题;三是顶层战略规划问题;四是体制机制问题;五是复合型人才很难找问题;六是技术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胡占凡建议:要建立跨媒体一体化采编运营模式、先进的技术系统和多屏幕传播平台,并且采取市场化的营销模式,还要打破现有的设计体制机制。

    讲座交流环节,现场学生向胡占凡踊跃提问。当被一位学生问及“媒体融合大趋势下,传媒类的在校学生应该如何适应新的人才市场”时,胡占凡说,“全媒体时代提醒着我们,我们的素质要跟得上各种媒体的应用领域,多阅读,多思考,多掌握一些东西,不让自己有太多的‘空白’”。一位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大一新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现在的主持人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对于我们学习播音主持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哪些提升自己呢?”胡占凡说,“只会念稿子不会采访写东西的主持人已经很少了,主持人现在来看更加立体化,掌握的面要更广,在这个需求很大的社会,质量的要求也很高。”

    胡占凡结合40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以专业眼光解读媒体发展,指出当下“媒体融合”的若干重要问题,同时也为浙传学子指明了努力方向。全体校领导,各学院、部门负责人,新进青年教师,相关专业师生近400人到场交流学习。讲座现场气氛热烈,生动的讲说引发现场一次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会后,师生表示,对“媒体融合”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受益良多。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