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热点聚焦 > 新闻详情
社会的角落,他们寸步难行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21      

社会的角落,他们寸步难行

据统计,中国残障人士一共有8500万,相当于每十六个人中就有一位残障人士。残障人士在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使得难以与健全人一样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残障人士,以及如何合理对待残障人士,已是一大社会议题。

寸步难行的他们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是否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不宽的人行道或多或少会留出一条窄窄的带着点状或者条状的小道,电视台上总会有几个频道上带着手语解说,在一些地铁站或是火车站台附近,也会有着无障碍通道……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出现了便利残疾人的一些设计。人行道上用于标记引导的导盲道是为了服务盲人,引导他们走路;手语节目为了让听力障碍的人也能接受到信息;无障碍通道则大大便利了行动不便的人的出行。但是,在看似这么多的人性化引导通道下,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却鲜少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事实上,在很多城市,人们对残障人士并不是很友好。将视线投放到随处可见的导盲道便会发现,城市里的导盲道或多或少会有车辆占放,还有许多盲道破损、中断、被压断等。还有不少场合会有人歧视导盲犬,如一些公交车、出租车、餐厅、酒店。出行,对于更多视力障碍人士而言,反而要面对比身体上的障碍更大的阻力。除去视力障碍人士的这些困难,行动上有障碍的人士,在体验地铁的无障碍出行后,出了站台,仍要面临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非机动车道栏杆重重,而走机动车道,则要被后面的机动车喇叭催促。这些出行上的困难已经让残障人士群体举步维艰。

而除此之外,虽然有着不少关爱残疾人的宣言,但在就业、养老、供养等方面,与正常人的差距仍有不少落差。由于身体缺陷,很多就业岗位拒绝残障人士聘职,造成了许多家庭的生活困难。数据显示,处于劳动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就业比例为37.3%,农村为47.3%/,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博士生、硕士生在就业中频频受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时常带着偏见的目光对待他们。残障人士的社会地位为何如此之低,人们为何总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什么阻碍着他们

长期以来,社会上“如何看待残疾人”也就是“残疾人观”始终左右着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消极的残疾人观从根本意义上否定了残疾人的价值。许多行业对残疾人存在评价标准失当、评价过程武断、评价结论片面的现象,把身强力壮作为选人的标准,不愿用、不敢用甚至不屑用残疾人的,造成了大量残疾人人力资源的闲置,因而残疾人的就业难以良好实践。

从残疾人的个人层面上讲,残障人士群体中不乏自我调节与接纳并以平常心面对生活的人,但仍然有一大部分人处在自我怀疑之中。由于遗传或者事故导致的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他们有些自卑胆怯,产生强烈自卑心理,认为人生茫茫,唯我多余,极其受挫,产生强烈抱怨情绪和挫折心理。竞争越激烈,残障人士面临的困难便越严峻,心理负担随之加重,当心理防线被现实击溃时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并且社会对残疾人关注度不足,社会上仍存在歧视和区别对待残障人士的行为。人们在关注残障人士时虽有同情,但忽略了残疾人渴望被平等对待的尊严。

我们应如何对待

在教育宣传不断普及,人民精神层面不断提升的今天,面对残障人士当下仍面临的个人到社会上的重重障碍,从生理到心理的种种落差,我们在将帮助残障人士,助人为乐的意识付诸行动的同时,更要关注残障人士的精神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尊重和理解。

从社会层,应加大关注残障人士的宣传力度,普及其重要性,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注和帮助需要得到关怀的残障人士。建立残障人士心理咨询和疗愈中心,让残障人士感受到尊重、理解与关怀,从而解决心理问题。建立健全残障人士保障制度,将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从个人层面,我们应树立尊重和帮助残障人士的自觉意识,关注残障人士,理解他们的心情,在尊重的基础上,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不用奇异的眼光打量他们,以对待正常人的心态去平等地看待他们。因为他们渴望我们从心底认同他们,平等对待他们,而不是在帮助中带有健全人对于残障人士从上而下的怜悯和同情。来自媒体工程学院21级数技3班的吴烨同学说:“大家应该做的,首先是要消除残疾人特殊化的观念,而不是对特殊人体进行特殊照顾。”给予他们应有的工作、权利、福利等;普通民众应在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不伤害他们的自尊,积极接纳,宽容对待。人人奉献一点爱,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换位思考,不论健全或残障,我们终将携手同行,奔赴明天。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