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00后们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力军,他们的“行话”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汉字缩写、拼音缩写、英语等,甚至还有高难度的拼音和英文字母混搭缩写,例如“YYDS、XSWL、u1s1……”这些让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的流行用语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已形成刷屏之势,许多人表示已经听不懂年轻人讲话了。
然而,网络流行用语的迭代速度仍然保持一个越来越快的趋势。除去上文提到的“YYDS”,还有“集美们”、“绝绝子”等,每天都有新的网络用语出现在网民的视野里。由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不断普及和传播渠道的发展更新,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的时间往往比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更长,网络用语也因此逐渐从电子设备上的社交软件,一步步渗透进我们现实的日常聊天,有时我们甚至会在不经意间就将这些流行用语脱口而出,可以说,年轻一代的生活里随处可见网路用语的影子。
例如网络流行语YYDS,即“永远的神”的缩写。这个梗最初来源于游戏主播,现多用于夸张地赞叹某人很厉害,之后随着网友们的不断重复,就发展为现在大家熟知的一个梗。今年的奥运会期间,中国健儿夺金的捷报频传,“YYDS”也在网络上呈现出刷屏的趋势,甚至在新闻联播中也出现了“YYDS”一词。
《美国俚语词典》竟已经把yyds收录其中了。
毫无疑问,年轻人使用网络进行交流是非常频繁的。我们不能否认网络用语带来的趣味性和社交性,它是一些社恐人士的福音,能够帮助陌生人之间快速破冰。甚至,网络用语已然成为了年轻、新潮的象征,是否掌握网络热梗关系着是否能够和别人愉快相处,是否能够融入朋友圈。但客观上这也造成了“落伍焦虑”,助长了效仿、跟风之势。也因此,网络用语如大水漫灌,一步步占据了我们线上线下的表达空间。部分年轻人会表示,越来越“看不懂”身边人发的文字。此前,我们对1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交流中,当不理解对方说出的网络用语的涵义,导致无法理解对方想法时,68%的受访者不会表达出自己的疑惑,并且他们表示自己不愿意询问这些流行词汇含义的原因是觉得不好意思。而在豆瓣也有16万人加入了“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现象,我们还做了一个试验:让十位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较为活跃的年轻人在尽量避免使用网络热词的条件下照常进行网络社交。一周后,我们根据其聊天/评论/发帖频率等结合每个人的主观感受进行分析发现,在被限制使用网络词汇后,这些年轻人在网络上发言的活跃度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很多人表示,在完全不使用网络词汇的情况下进行惯常的言语沟通会出现一定的滞碍。或许这并不代表这些年轻人已经失去一些语言能力,但足以证明频繁使用网络用语会给聊天本身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也会导致语言思维一定程度上的凝滞——“想”和“说”并非等同,这类简单易懂的网络热词即将二者之间思维加工创造的过程省略或干脆将使用者的思维套入这一模板,现在看来简洁了、高效了,但正常的人际交流和传统汉语体系下的交流能力和创造力也可能因此逐渐丧失。
时代具有不同特色,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语言模式,汉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推陈出新、发展变革。但无论何种语言都需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在同父母、长辈等说话时,要避免使用这些网络流行梗,否则,不管对方是否了解就一股脑儿将这些夹杂着中英文、符号的话语抛给对方,反而会在双方的谈话中形成阻碍,这也是网络流行用语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例如在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里,宋丹丹贡献了一个笑料——她在读粉丝来信时,其中有使用到流行词“YYDS”,她做出如下解读:“丹丹姐,丫丫DS。”也不怪宋丹丹跟不上流行,现在网络流行用语更新的速度确实太快了,并不是所有年龄层的人都有能力快速接受,掌握网络用语也并非义务。因此对年轻人而言,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正确的话,是必须要学习的礼节。
诚然,网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化的创新,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世界的表达是有底线、有规矩的,对于潜在的危害,有必要保持警醒。一些为了流量而进行的改编创作,为了追求个性而使用的不恰当表达,不仅损伤了现代汉语的规范和美感,还影响了青年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汉语言体系的形成,甚至当一些粗鄙的口癖成为“潮流”后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与当下倡导的构建网络环境清朗背道而驰。这一类网络词汇,毫无疑问是需要被取缔的。
不知道从哪一时刻开始,当脱离表情包、缩写、流行用语,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就会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仿佛不借助这些外在形式,人们就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情况无疑是悲哀且可惜的。如何平衡并融合表达的流行性、健康性与规范性,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在新的网络用语出现时不盲目跟风,而是有意识地思考自己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否是单纯的网络热词所能概括,进而多读、多写、多言,做出更加确切规范、流畅达意的表达。
博大精深的汉语滋养和教育了一代代中国人。这条生生不息的汉语长河,向来有着吐故纳新的特点。当下积攒起的表达经验,日后也将接受时代的淘洗和后来者的检视。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坚持表达的守正创新,这不仅是在保持我们原有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更是对汉语的尊重,对历史和未来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