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可观的讲台、棱角分明的黑板、细圆扬尘的粉笔共同构成了几辈人对学生时代的回忆。然而自九十年代起,结合图文、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以快捷便利、综合立体、全面丰富等优势对传统板书教学发起挑战。课堂教学选择板书还是多媒体成为了教育界一道热点议题。
从板书说起
板书承载着人们的厚重记忆,“70后”黄女士回忆起童年时期老师的板书时,很是感慨:“记得那个时候老师写过的黑板,就像艺术品一样。下了课,同学们都舍不得擦。”除却承载记忆,板书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
在课堂上,老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老师通过板书一笔一划地将繁杂的知识嚼碎,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内容。同时,板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思维的过程,学生会跟着老师更好地理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多媒体展示的ppt,板书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更像是课堂教学的‘留白’。而一手漂亮的板书,既可以带动学生们练字,又可以使得课程拥有别样的韵味。
大学生小李就对此颇有感触:“以前国文课的老师在讲思想家张载时,将他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竖版板书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这句话和其中蕴含的远大志向和理念也一直影响着我。”竖版板书这种形式帮助营造课堂的国学氛围,影响学生的心性,将学生带入书本中的时代,使学生真正爱上国学,真正从心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到板书,广西省某中学老师表示:“无论时代如何演变,板书都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印记。”
但是板书缺点也显而易见,传统教学手段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板书时难以与学生达成较好的联动;信息承载力较低,并且受黑板的时空限制无法长久保留板书知识;而且很难摆脱因书写耗时导致的课堂效率低下等缺点。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手段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多媒体的信息化教学随之出现并且已经广泛融入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多媒体的改朝换代
“小学的时候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只有重要的公开课才会用到,那时候的多媒体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新奇,”大二学生小毛回忆到,“而现在多媒体已经成了教室标配了。”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93.6%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慕课”“翻转课堂”“超星讲堂”“雨课堂”等新概念的出现也使传统课堂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接受采访时,部分老师表示自己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尤其会利用到PPT投影的方式。这样的“新花样”不仅仅可以兼用“声音”和“图形”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外界的信息通过录音、录像、计算机等方式引入课堂,让同学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几何画板”软件就深受数学老师的喜爱,一位高中数学老师表示:“在电脑上演示几何模型的变化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而且,同学们喜欢使用电子产品,多媒体的方式也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在贵州大学的一次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同学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高达92.68%的同学都了解幻灯片的使用。在作为案例的课堂上,多数同学认为观看幻灯片和影片的方式加强了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并且巩固了课堂记忆。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有利于学生调节自己的思维,让课堂教学不只完成老师的任务,增强所有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但在科技的外衣下,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陷仍逐渐显现出来。多媒体大范围的应用也容易在某些时候分散学生注意力,带来“看过但没记住”的后果;多媒体技术使知识地保存、传播更为便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课后“补”取代了当堂吸收;课件的分页展示让课程容纳更多内容的同时使知识碎片化,产生“走马观花”等不良影响。
多媒体同时也为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与压力。年纪较大的老师难以适应多媒体软件的繁多功能,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设备调试。复杂多样的操作技能难以全部掌握并利用于课堂,制作课件需花费大量精力,且在教学中发现错漏无法像板书一样简单地擦除更新,也因此出现“课件上网找一套,一套课件用十年”的现象。老师上课时,只要打开开关,书不必念,有音频播放;板书不必写,有幻灯片代劳,看似事半功倍的方式却导致教师对教学本身的轻视。虽然时代在进步,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传统。答疑解惑是老师的天职,如何能将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更是一种技术。
大势所趋下的信息化教学
板书与多媒体各具优劣,二者皆非课堂主体,而是教学工具。板书或多媒体,亦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两个可以相辅相成的答案。
至于如何运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提到了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别敦荣表示,首先要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些资料性的东西,或者更复杂一些的图像、音频、视频等,用PPT来呈现会更有效;而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复杂的推理过程,用板书则会更直观。同时也要考虑老师的学术修养、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教学习惯,学生对哪种方式的接受程度会更高等因素。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管是多媒体手段还是板书手段,最终都是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方式,对于一门课要综合考量课程、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因素,来具体确定如何使用多媒体和板书,将这二者的优势和最大效用发挥出来。
于翠翠在《新中国70年教学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到,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仅以教学技术的类型和嵌入方式来标榜教学变革等现象实际上窄化了教学技术的功能。如媒体设备竞赛式的信息化建设,把精力放在新技术的引进,但由于缺乏与新技术相适配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结果在实践中只能“穿新鞋走老路”,从“人灌”变成“机灌”。
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对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议是合理使用为宜。多媒体教学技术再丰富、再好用,它也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创新地思考如何教学、如何进行教育,则更值得被关注。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展示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互动参与、寓教于乐的过程。老师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多种教学媒介,避免“人灌”“机灌”的现象,将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优的课堂效果。
多媒体的普及是当时代的大趋势,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和老师都应当明白自己的义务,将资源利用妥当对教学工作是有推动作用的。多媒体与传统的板书形式并不是单选题,而是要将二者结合。教师也应把学生获得知识作为授课的第一要义,只要能够达到最终目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将板书与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最大化便是每一位教师在进行选择时必要的考量,也是未来教学方式改进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