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谈起中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上古时代,春节的名字为“蜡”,过节那天人们会把朱砂涂抹在自己的脸上,穿上一种羽毛衣服舞蹈,以此来祭拜天地祖先,祷告避免灾祸。相传,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在这四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今天,将带领大家走进北方家庭的春节,感受北方的春节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这一天,被采访者聂女士一家将事先准备好的祭祀品摆上供台,因为这一天是送灶神的日子。聂女士将自家灶台上贴的灶神像撕下,各类的金银碗筷拿出来,配上事先准备好的水果,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传闻灶神是玉帝底下负责保护家庭的神仙,每年正月二十五要上天庭“汇报工作”,大年初四再下凡保护其寄居的人家。灶神 “吃了人家的嘴软”,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坏话,也是北方人家求平安吉祥的一种方式。
腊月二十六,是聂女士一家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杀猪的日子。早上,邻居们都纷纷来到聂女士的家,开始帮助准备杀猪的有关事情。上午十点半左右,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杀猪顺利的完成了。分肉,去毛,灌血肠……聂女士一家忙得不亦乐乎。中午,热腾腾的猪肉,猪大骨已经端上了桌,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农村的集市热闹极了。早上六点半,聂女士一家便来到镇上的集市,开始置办年货,瓜子、开心果、榛子等各类干果,草莓、香蕉等各类水果,还有彩灯、福字、烟花和鞭炮……在拥挤的集市上,浓浓的年味让人倍感温馨。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聂女士起了个大早,忙着和面,发面。北方人过年以面食为主,所以大枣馒头,鱼馒头,糖三角等东西自然要早早的准备好,不仅是为了过年的时候招待来的客人,也是图个好彩头,好寓意。
大年三十,聂女士一家把在集市上买好的对联和福字贴好,彩灯也都挂在了各处。晚上,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包饺子,饺子里会挑几个放硬币,有五角的,一元的。相传,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的人,这一年都会顺顺利利,发大财。
大年初一,小辈们起了个大早,赶早给长辈们拜年,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完年后,聂女士一家又匆匆的拿上之前采购的年货,去亲戚家拜年。在亲戚们的热情款待中,这一天可谓充实,而聂女士一家的新年,也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我们跟随着聂女士的脚步,对北方的春节习俗做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北方的春节习俗还有很多,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真正的走进北方的家庭,去感受真正的北方春节。在这里,也祝大家新春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