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各族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活动,这些活动包含了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以及对新的一年的期望。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春晚则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让一家人团聚一堂一起欢笑的最好体现。
可是近年来,春晚似乎显得越来越无趣,倒是网络上涌现的各路春晚段子手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而近几年,就连段子手也疲于吐槽逐渐平淡无奇的春节晚会。长辈们也似乎不如从前那么热衷于继承传统,打麻将、包饺子时打开电视,春晚也全当是做个喜庆的背景音乐。人们拜年时很少使用纸质红包,早在见面前微信红包就已经发给了小辈。一家人聚在一起也渐渐显得形式,各做己事,拜年也更像是过节的累赘。这让人们不禁思索:为什么春节在我们眼里显得越来越无趣?而春节于中国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年味的逐渐淡去,是否代表了春节的意义也在逐渐削弱呢?
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忆中的年味
又到一年腊月时,空气中开始若有若无地飘起年的味道,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都已盛装打扮,期盼着新年的到来。而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如今的年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渐渐地失去了味道,唯有儿时的年味永远沉淀在心底,那时虽然没有时髦的电子产品,没有高额的压岁钱,但是却有着浓浓的喜庆和亲情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在我们的记忆中,关于年味的回忆总是美好的,不管是那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还是压在枕头下的压岁钱,还有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记忆中的年味当然更离不开那顿年夜饭,家人无论多远都要赶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聊着天,过一个幸福团圆的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逐渐习惯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尽管春节大体沿袭之前的传统,但无形中,其实很多春节的习惯正在渐渐地消逝或是为时代所改变。拿春晚来说,随着时代的变化,春晚也如同年味一样在人们心中发生了改变。
人们眼中的春晚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等还是落后于世界,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偏低,娱乐休闲也没有很发达。所以一年一度的春晚在人们眼中看来,是别具一格、独到新颖的,那些平常人们很少在电视上看过的小品、舞蹈,在春节佳节中纷纷被搬到舞台上来,人们不仅饱了眼福,也体会到了平常未曾体会到的快乐。
曾几何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味变得越来越难以追寻,“累、贵、挤”已成春节的关键词,千辛万苦的赶回家过年,吃喝睡却成了重头戏;家人聚会,却被电子产品充斥,春晚也只当一个喜庆的背景音乐,都忙着抢红包、玩游戏、打麻将。人们抱怨记忆里那个单纯美好的春节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十岁的黄女士说:“虽然我们还会看春晚,穿新衣服去拜年,但是心里总是觉得空落落的,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兴奋劲。”有人感慨: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有的时候马上过年了,才想起来。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也有网友说道:“离年越来越近,不知什么时候年味越来越淡,失去了那种渴望和喜悦,沦落成了负担和劳累。”
虽然央视在节目创新上紧跟潮流,竭力迎合大众,但毕竟春晚一年只有一次,许多更新的新花样早在春晚前就已经通过各种品种丰富的晚会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些新花样、体会到了新乐趣。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觉得春晚显得越来越无趣是正常的了。
而人们眼中的春晚越来越无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丰富性、趣味性增加。
团圆,才是意义
岁岁年年,人们坚持庆祝的绝不仅是一个空气中弥漫着饺子香和鞭炮味儿的晚上,也不是旋臂上的一个行星围着恒星又转了一圈。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个体之间的感情将人类与白蚁蜜蜂等集体社会动物所区分开来,有着浩如烟海的知识与智慧,站在自己的社会乃至于时间之上思考问题,控制着河流的走向,山川的形状,却还是被几千年来的习惯绑在与家人的年夜饭桌上,由衷的认为:明年会更好。过年,过的都是希望,十几亿中国人的期冀与憧憬,才是组成这个五千年来不变又特殊的夜晚最重要的元素。
春节同时也意味着团圆,结束了一年的忙碌,那些久未谋面的亲人们从天南海北一齐回到故乡的小家中,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感受快乐与温馨,这才是春节更为直接深刻的现实意义。哪怕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但一家人围绕在热气腾腾的饭桌边有说有笑、共同倒数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时永远不会改变的。团圆也是永远会存在的,春节的现实意义也是不会减弱的。
年味会淡去,但那些一直存在的感情,才是春节存在的永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