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光音乐厅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设计方面的青年才俊。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的团队代表将在这里被授予这份含金量极高的奖项。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了我们浙江传媒学院学生的身影。这是学院学科竞赛取得的历史性的突破。
在这个队伍中,组长名叫伍蒙军,主要负责硬件,先尝试把电路做出来,把硬件搭起来,让电路实现功能。负责报告文件撰写的是黄亚南,主要呈现元件的使用情况,理论原理的运用,还有电路的具体呈现过程。另外,她还负责作品成型后测试数据的记录。软件部分的任务、编程测量的控制方法由陈璐俊负责,他通过软件控制以实现电路功能。
“全国电子科技大赛这样的技术性比赛,多半是男生在参加,而你们的队伍中有两名女生。作为组长,你怎样协调这样的关系?”
“没怎么协调过……”
“你们作为传媒类大学,并不是电子科技专业,你们在比赛时有没有不自信的状态?”
“没有吧……”
三个不善言辞的理科生,这注定是一场吃力的采访。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颁奖典礼上,瑞萨电子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经理CEO堤敏之表示:“现在世界正在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智能的概念遍及各个领域。而目前智能产品的缺陷在于虽然性能高,但功耗也很高。希望年轻的人才能不断挑战这个技术难题,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及低功耗。我们对中国的年轻人才也充满期待。”那么浙传小组会是他期待中的能够克服技术难题的人吗?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在整个采访中都表现的相当沉稳的伍蒙军一下子挺直了背,目光炯炯有神的开始给记者分析“怎样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和低能耗”。“以前的电脑功耗更高,电子管要上万瓦,而且运行的也不快,还很大。现在不是有进步了吗?而且它其实有很多方面是可以节能的,比如,使用的元器件。一般要实现低能耗,也要从最基本的半导体的电路的设计来改变。其次就是电路算法的问题。”伍蒙军的思路有条不紊,解释得相当清晰。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大概是对这三人最形象的概括。
采访中三人告诉记者:三人分工合作,一步步达到题目要求的各项指标,比较容易拿到各个步骤的分值。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因为我们分工明确,老师也会及时出现给我们指导性的意见,所以我们不会有大的意见分歧。”陈璐俊告诉记者,“在合作中我们也是互相取长补短。实验中,他挑大梁。在赛场上测评的时候,则是由两个女生来跟老师争取到最佳的测量条件。”组长很佩服她们的沟通能力,两位女生则更欣赏组长的专业技能。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从暑假开始准备这场比赛到最后获奖,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品尝到。“暑假集训是最艰苦的一段时间,40多度的酷暑,每天还要呆在实验室里,空调也不给力。当时男生寝室没有装空调,好多人都坚持不住回家了,我每天都要被热晕过去了,晚上根本没有办法睡觉的!四天三夜的赛区设计制作选拔赛我一共只睡了八个小时。其他两位女生也是每晚十二点到寝室,五六点又起来了。最后一天就一起通宵过来了。”朝夕相处也让三位“战友”培养出了深厚的友谊与默契。半年的准备过程虽然不长,却能成为他们学生时代最幸福的记忆。
采访是在第一实验楼的232电子创新实验室旁的器材室进行的,这间面积不大却摆放着各种实验器材元器件的器材室是伍蒙军的“私人实验室”。他乐呵呵的告诉记者,“老师说了,这个地方归我了!”那种对实验室的狂热与喜爱不言而喻。“伍蒙军大一刚刚来这边的时候,这教室很脏很乱,他就一个人把它打扫出来了,也是他的勤工俭学的工作。他对待工作非常尽职,负责管理这间教室里的元器件,这些元器件都非常的小非常不好弄,但他会把这些一件一件都整理好,我们要用的时候过来拿就很方便了。”她指向放在记者身边的数百个小盒子说道,“他的工作很辛苦的,这里每一个盒子里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且元器件都非常的小,盒子上也被他做好了标签。”打开盒子,里面全都是比小米粒还要小的元器件。面对大家的夸赞和记者的感慨,伍蒙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弄得啦,大家都有帮忙啦。”
科学,是一份静水流深的积淀。在浙江传媒学院这样一个以传媒为特色和重点的学院里,研究与实验并不是学院里的“主流”,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举着话筒的、扛着摄像机的艺术生,能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搞研究的人比较少。李俊璐说:“虽然传媒的大体环境不是研究型的,但是我们这边有一个小的圈子,有这样一个实验室给我们,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环境来给我们搞这个方面的研究。我们挺享受的。”
喜欢呆在实验室里的他们,四天三夜只有八小时睡眠的他们,是传媒学院里的“另类”,也是传媒学院的“先锋”。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 刘婧帅 图片作者:赵博宏 编辑者:唐佳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