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1点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办,光影之眼放映室承办的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优秀学生短片展映及创作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顺利进行。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分党委书记徐洲赤、文学院副院长赵思运、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朱晓军、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海波、学生电影作品《归途》导演韦烨、《白日将尽》导演及编剧陈仕忠、《3+2》编剧及制片人李圣甜等人出席了本次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优秀学生短片展映及创作经验分享交流会。
本次创作经验分享交流会主讲人刘海波,他是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剧,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委会副主任、长三角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影视教学、科研和创作工作。
展映的优秀学生短片作品有:韦烨的《归途》、张钰的《3+2》、黎豪的《鸳鸯锅》、陈逸的《一半》、张丽慧的《米多多的日记本》、陈仕忠的《白日将尽》、蔡菁的《入梅》、王涵的《一日之寒》、卜连鹏的《边境线》。这些作品都有对现实和人性深入的刻画和揭示,现场的同学们在看片过程中都表现出十足的热情和专注。
首先,在创作经验分享交流的环节中,徐洲赤发表讲话,他表示影片以年轻人的视角看待社会和家庭,甚至有些包括了国际性的视野,这种对社会的关切度是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后18级同学提出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环节如何进行统一和协调等疑问。刘海波和三位同学都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以幽默风趣的言语对问题进行了多角度、详细的讲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电影技巧和经验。
此后,刘海波谈到艺术时,以文学举例说道:“文学世界给人相对自由的空间,让人探索到人性的极致、道德的极致。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探索人性的宽度、深度和高度。而艺术就是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来探索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关于“怎样创作一个好的微电影”的问题,刘海波回答了四点。第一,跟随主流价值观;第二,注重情节的密度;第三,制作要精良,演员要专业;第四,影片要有相对创新性。
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徐洲赤表达了他对影片的思考,和他对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老师同学到来的感激,以及他对未来传媒学子带着优秀影视作品回访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期许。在掌声与合影中,本次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优秀学生短片展映及创作经验分享交流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