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校园文化 > 新闻详情
中式婚礼里藏着的非遗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03      

“凤冠霞衣,耀眼倾城。峨眉绛唇,惊为天人。衾被鸾枕,绵延十程。千里轿万工床,枣桂褥下藏。钟鼓奏,爆竹响,迎娶谁家新娘。”一首歌谣穷形尽相地描绘了中国古代婚礼的风俗和盛况。中式婚礼里到底藏着多少式微的风俗和多少绝美的非遗?浙江传媒学院探究宁波横溪非遗团队带你们走进箍桶、打镴、彩灯扎制三项与中式婚礼相关的非遗,共寻传统中的美好。


红妆予你——箍桶传承人陈宏义

陈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箍桶项目宁波市级传承人,也是鄞州区箍桶非遗的唯一传承人。箍桶手艺是陈家的祖传手艺,而陈师傅是第五代传承人。近代塑料产品增多,让曾经备受赞誉的“箍桶匠”失去了谋生的空间。为了生计,开过拖拉机、开过包子铺,闲时还是丢不下箍桶手艺。近些年,在政府对本地非遗项目的支持下,他还是选择回归箍桶手艺。

陈宏义师傅向我们一一展示箍桶成品

“以前每户人家女子出嫁要很多东西,箍桶可以做当中的许多个嫁妆”陈师傅向我们介绍他的手工艺品,新娘子端茶的工具、缩小版的水桶、舀米的容器、缩小版夜壶....满目琳琅而充满古色古香的手工艺品让我们恍若看到古代日常生活的场景。现代的箍桶也有了很大的改良,“过去是用一般的白色的木头,我们要把它上色,一般要上三次色,才会变得很亮。现在我们会用具有保值、升值空间的红木、紫檀木,虽然红木不用上漆,但用这些昂贵的木头作原料制作花费的时间更长。龙纹是自己刻上去的,中央的鸳鸯是喷金喷上去的,这些都只是雏形,还要继续反复修饰。”师傅指着一旁的半成品说。“现在有很多人来订做箍桶来当作嫁妆,大多是缩小版的,实用价值不高,但重在象征价值。”

对于箍桶工艺的传承,陈师傅坦言说:“收徒弟的话,做两天就逃走了,年轻人没有心思做这种活。这个东西要有决心,要坚持的下去,学会的话,三年就一定能学会,以后做的好坏就靠自己了,修行靠自己。村里基本上会做的人都有,但是年纪都大了,带出来的人没有,学的人也没有,这个活不是特别容易的。”

采访结束,陈师傅回到小板凳上继续做着小巧精致的箍桶嫁妆,专心致志、与世无争、只造红妆予你。


不老匠心——彩灯扎制传承人钱元康

钱元康,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灯扎制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7岁的他是鄞州区横溪镇金山村人,自13岁那年进入竹器厂学习竹编工艺,竹编就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钱师傅从事的是工艺竹编,但由于自小跟随父亲扎制各类灯笼,加上每逢节日参加彩灯扎制,他与彩灯结下了不解之缘。

钱元康师傅接受团队采访

中国传统风俗中,新房的布置很有讲究,要求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时代更迭,现代婚礼虽对彩灯不再有繁复的规定,但也一般会在新房门口挂上红灯笼以图吉祥之意。因此彩灯至今仍受到人们青睐。

“这个是叫做走马灯,都是用毛竹做的,以前的走马灯是用蜡烛,蜡烛上面一个风叶,蜡烛产生热气以后,风叶转了,就是走马灯走了,现在则是传统的做法和现代的科技相结合,这个走马灯是用电机的,电机走的电是220伏,但是这个灯里的电机只有6伏电。用来做灯的材料就是上面用的收集的充电器,充电器接下来,把下面的6伏电动机带动,这样子做的。”钱师傅指着一旁做工精细的彩灯向我们介绍其制作工艺。

迎合市场创新的小猪佩琪彩灯

近年来,政府对非遗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大,钱师傅对此十分感动,却也遗憾地表示:“在培养传承人上,一般都是在学校里上课,教小孩子们学,但是我真正收徒弟也只收了两三个,可惜他们一下子也学不好,达不到要求,只是学会了一点,但是因为这个毛竹劈起来不是一年两年能学会的事,至少要五年到十年,这个竹子他才能劈出来。”

非遗馆内,钱师傅始终坐在板凳上,低头专心制作彩灯,“我很期望未来能有很多的小朋友,学生把这个彩灯传下去,有空就来学,我一点成本学费都不收,我会尽心尽力地教你们。”期盼钱师傅的心愿能成为现实。


银光熠熠——打镴传承人沈福定

炎炎夏日,沈师傅每天不辞辛劳来到非遗馆,坚守着他的打镴技艺。沈福定师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邋项目宁波市级传承人。在此次参观与采访中,沈师傅讲述了他与打镴技艺的渊源。他边展示具体打镴过程边缓缓说着自己的学艺历程:“1962年我出生在横溪镇道成岙村,由于祖祖辈辈的传承,也为了养家糊口,在12岁时便放弃读书,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打镴,现在我已经是第三代传承人,很舍不得丢下老祖宗的技艺,利用业余时间仍在坚持制作。”

沈福定师傅接受团队采访

沈师傅拿出珍藏的成品供我们观赏,并解说着它们的特色、用途及寓意:“镴本身的质地软而韧,熔点低,延展性好,这是其与众金属不同的特点。镴器的密封性能是极好的,手提着盖子再高再久也不会掉下,大力的打开后还会听到“嘭”的一声,有很好的防潮、防霉、净化、保温、保鲜等效果。镴可制茶叶罐,长期保持茶叶的色泽芳香;制酒壶斟酒不烫手也不散热;制花瓶插花不易枯萎;制工艺品常温下不易氧化,银光夺目,历久弥新。”

师傅还说:“现在的活儿大多都是提早定做一整套的镴器,这是因为以前的传统,在女子出嫁时,一套的镴器作为嫁妆,其中有镴饭圆、酒壶、暖锅、镴尿壶等皆是成双成对的制品,寓意着吉祥。还有以前传统的祭祀礼仪,现在庙里和家里的供桌上还在采用镴器烛台、祭盆、灯盏、香炉、花瓶等锡制品。”订单时多时少,无论春夏秋冬,沈师傅都坚守匠心。

镴器

在问及传承人的培养现状和对非遗未来发展的期望时,沈师傅突然垂下了头,他略表无奈的说:“学的人很少,太辛苦时间太长了,去找人学,也没人愿意,年轻人觉得赚不到钱没有兴趣。我希望有多点的人能来学,我可以免费教学。现在非遗受到政府的补助保护,我很感谢也很舍不得扔下这门技艺。毕竟祖上传了那么多代,很可惜。”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