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镇上街村的傍晚,红灰相间的云刚触碰到山顶,蝉还没有组团鸣叫,小孩刚下溪水嬉戏打闹。俞志宝师傅和章华通师傅结束一天的工作来到上街村村委会,村委会门前的火盆正烧着小火炭,接下来两位师傅将通过一条绳子、两个铁丝网兜和这些火炭产生让人叹为观止的互动。
“三个机位就位!师傅可以开始了!”只见两位师傅往铁丝网兜里装满烧得恰好发红的火炭,先是双手捉住绳子前后挥动两端的铁球(带火炭的铁球又称之为“火篮”),继而不断加速,铁球内的火炭在风中越烧越旺,蹦出火星燃成火花。师傅又转而单手横向旋转火篮,在加速中形成令人咋舌的火轮。俞志宝师傅更是半躺了下来,边依靠臀部、腰部力量原地360度转身,边持续甩动离头顶仅有十几厘米之隔的火篮,透着惊险的绝妙演出,令人赞服!
两位师傅表演水火流星
从开路先锋到技艺非遗
水火流星是宁波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水火流星,可分为“水流星”和“火流星”——因白天舞水碗故谓“水流星”,因夜晚舞火球故谓“火流星”。离宁波横溪不远的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也有一项“水火流星”,他们的工具是钢索和十个铜碗,用的是煤油火球,每逢元宵必定呈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民俗表演。在更往北的山东晋阳有一项“风火流星”,一绳索两铁兜及燃烧的火炭,观其工具更为贴近横溪的“火篮”。那是火与力量的美在不同地方的独特交融,等待着后代接触与解读。
山西晋阳风火流星
慈溪水火流星
“我们宁波91年流行街上进行的龙会,我们是开路先锋,因为火拉起来人会走开。单靠人力维持秩序很吃力的,刚拉开人又会聚上来,有“火篮”在,大家会自动开出一条路。又有一个更古老的说法呢,就是驱鬼用的,在行庙会时为行会队伍吸引观众的同时开道驱鬼。”俞志宝师傅用宁波话不急不缓地向我们讲述着横溪“水火流星”的历史。
时代发展,娱神驱鬼的民俗早已抹去了神秘、迷信的色彩,又因其表演的危险性,“舞火篮”在大型民俗活动中逐渐消失。直至2008年横溪“火篮”成功申报为宁波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俞志宝师傅重新拾起了抛下近二十年的技艺,成为“水火流星”技艺的传承人,从事水火流星表演的同时,传承、革新此项在宁波日暮的杂技。
凭着喜爱而义无反顾
俞志宝师傅保持着采访以来不变的姿势,左手随意放在桌上,右手搭在椅柄,背没有完全往椅背靠,不显慵懒而自隐威严,始终面带微笑、游刃有余地接受我们的采访。接下来,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学艺的经历。
俞志宝师傅
“我从17岁开始学,我现在55岁,已经有38年了。我们开始学的时候,一学就学三个月。那时从横溪流行到宁波中山东路等地,后来有一段时间断了,没有人使用。再后来,政府开始保护非遗的时候,就开始找人排练、组织,直到现在一直在持续,已经五六年了。这五六年里,我们一般是去一些开业会演出,时不时也参加一些比赛。”
问及到为什么去学这么一项杂技的时候,师傅的回答十分简便:“一个是自己喜欢,第二是这个在甩的时候很好看,甩起来也很有趣。”
水火流星的高危之处在于甩动过程中容易砸到自己的身体,各种猝不及防的烫伤撞伤接踵而至。但两位师傅表示练习过程其实不会生火,一般是用空的铁兜进行甩动练习,“一开始练时候火没生上,弄习惯了再生火,会甩了都一样,火生没生上都一样。”章华通师傅坦然地说。
即使表示“练习时经常会撞头,炭火会烧到衣服、头发烫痛,甩起来眼前都是一堆火。点起火,心里还是会怕,生怕烫痛,这肯定的。那些火花都会溅到身上,肯定会烫起泡,铁丝撞到了也会出血。”但问及有没有中途想放弃的时候,两位师傅如出一辙地表示“那倒没有想过,你说现在不弄,这些东西以后就不为人知了”。
在任何事物中,向来喜爱和责任都是“长久”的加持因素,喜爱是以柔济刚的长弓,让诞于义无反顾的责任成为一把利箭,所向无敌。
望绝缝中的“水火流星”可燎原
“当时我们三个人学,都在地上躺着甩。现在我们无法躺下了,虽然在甩,但已经没有平行(角)度了,很容易撞头。年纪大了,腰板硬了。一段时间没有练,那就会退化,而且现在年纪大了,也会退化许多。”俞志宝师傅指了指头曾撞到过的地方。
近几年,横溪镇大力保护与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各项非遗的特色建立了项目传承基地、教学传承基地,致力于将非遗融合商业、融合教育而持续发展。而水火流星因其杂技的高危性,相比其他非遗项目,较少收到关注。
“镇里非遗很多,学生或许每周一节,半个月一节,有人会去教。也有一个学校的老师联系过我们,表示他们会每个礼拜一节课到两节课取出来,确定时间就会联系我们去教学生。我说好的。但后来他们信息也没来过。”章华通师傅有些遗憾地说。
章师傅表示现在跟着学习的学徒有14个,“今天这么多人跟我们学的也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其实最好是20岁左右的人,年纪轻,学习了基本手法就不会忘记的。我们村里现在也在找,20岁左右的人来学习,希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这个非遗也很少了。”
章华通师傅
俞师傅认为现代娱乐的发展夺去大部分小孩的吸引力是水火流星难以吸引新鲜血液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小孩不太喜欢学。像我们那时没有电脑手机可以玩,学这个感觉很有趣。而现在小孩都是手机电脑在玩,这个东西基本没人愿意学。”
“也是有过一两个小学徒来学,但中途就走了,一是确实辛苦,二是学业重,家长担心学这个给他成绩拖后腿。”章师傅语气中有些无奈。
年轻人有的不仅是高效的学习能力,还有的是创新能力。“实际上火篮的手法失传已经二十多年了,也说不上失传,只是现在只剩下一些基本功,三个小技巧。已经没有新的技巧了,缺乏没有创新。”俞师傅表示等他有时间就会去研究新的技巧,但现在他还没退休,需要继续种花木谋生。“等我60岁退休了,这个项目还在弄,那就可以专心去教了。”
水火流星面临的现状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传承问题的缩影。一方面,因其高危性和技巧性,除了偶尔的到会表演,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无法融入商业,老一代传承人无法凭此一技艺稳定谋生,体力也随着年龄消弭。另一方面,缺乏年轻血液的注入,缺乏创新的刺激,导致水火流星无法进行内部革新,始终固步自封。如何通过政府对非遗传承人管理与补贴机制、网络时代自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为杂技类非遗传承助力,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课题。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就会去带。有什么东西都能教给他们。”这是章师傅结束采访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