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末的暖阳下,在早春的微风里,浙传的莘莘学子们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寒假,回到了我们的学源街998号,准备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崭新的一学期。开学的钟声才敲响不久,我们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雷锋日,而为致敬并响应雷锋同志的伟大奉献精神,我校电视艺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了“书香本溪,爱心漂流”图书捐赠活动,并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收到了总量超过500本的不同种类的图书,并将图书全部捐入于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这份对书籍共同的热爱,以及赠人玫瑰的胸怀,都汇聚成了浙传最美丽的春天。
指尖滑动,温暖传递
在电子书还未畅行的年代,我们都习惯于在闲暇之余,捧起一本心爱的书籍,在淡淡的墨香中,任凭书页在指尖划过,几个小时就那么轻易地过去了。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式的阅读,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放慢脚步去读一本书,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电艺青志的工作人员周郁葱说:“纸质书是厚重的、有温度的,把它们捧在手中,即便就只是看着,也会觉得非常踏实。纸质书的质感是电子书无法企及的,每一本书都包含了捐赠者的一段故事和一份真情,而这一切都可以留给下一个阅读者,这是一件想想就觉得非常温暖幸福的事。”
选择在“雷锋日”举办捐书活动,不仅是让大家谨记奉献为他的精神,更是将那些曾经陪伴自己度过一段别有意义时光的书籍,去为下一个人照亮一段前行的道路,将曾经在指尖跃动的那些闪闪发光的字符,传递给更多更多的浙传学子。
书册可计,感动无价
在捐书活动的过程之中,有许许多多闪亮鲜活的身影,为这个特别的日子带来了更多的温暖与感动。来自16电编3班的牛童同学,向图书馆捐赠了63册二十四史,“以前特别喜欢看古文,觉得可以在这些文字故事之中去探寻一个自己并不太了解的世界,例如《列女传》中的《魏节乳母》,这些古文章中都蕴含着不错的故事,对于剧本的构思也有帮助。现在我已经快升大三了,接活、拍作业,太多杂事充斥自己的生活,不想浪费这些书籍,就想着把喜欢的书分享给更多人看,也让现在许多不了解古文的同学能够对它产生一些兴趣吧。”牛童同学的话语虽朴实,但是他真诚慷慨的心却如金子般在闪闪发光。
书海无涯,求知无边
捐书活动引发我们关注与思考的不仅仅是同学们的慷慨、书籍的传递,更多的是引发了我们对阅读这件事本身的重视。它告诉我们平日里纵有万般繁忙,也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去读一些对我们思维有帮助的书籍,以开阔视野、汲取灵感。
读书是值得被一再推崇的事,学校不仅设置了百部书百部电影的学习,许多专业老师也纷纷在课上推荐一些课程相关书目,甚至会针对某部书布置书评作业,对学生们在“不知如何择书”方面作出指导。
新闻学院的李灵革老师,在《专题片策划与创作》的课上推荐了《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纪录片之父的核心思想,并展示了许多经典的栏目创作秘笈,对纪录片、专题片的策划创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解答,让我们从一位顶尖新闻工作者的背后了解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对我们的课程学习有着极大帮助,让我们收获颇丰。
而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乔丽英老师更是将《共产党宣言》与《1984》两本书的阅读作为作业布置给同学们,并要求上交读书报告,一时间,同学们人手一本都在进行阅读,在这样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之中,以及撰写报告的思考之中,我们才会渐渐进步,学习更多曾经不了解的知识。
“电艺青志”的图书捐赠活动圆满落幕了,但是我们对书籍的钟爱,对阅读的热情,对奉献精神的学习,并不会就此落幕,而是会如那烈火一般的朝阳,在浙里继续无限发光发热,得一页书卷,拓一寸人生,便是如此。
承办鸣谢: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