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缘 一世情”校友返校季座谈会于10月20日在行政楼509会议室召开。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项仲平、汤兆武,学校离退休教师以及电视艺术学院的校友、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电视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永斌主持。本次活动以“师生缘 一世情”为主题,昔日的师生共聚一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两代电视人共同探讨了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电视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
如何实现传媒理想?校友们在发言中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任浙江卫风传媒有限责任公司CEO的校友陈晓东在发言中提出,年轻一代的传媒人要学会“吃回头草”,但这并不意味个人的退步,反而应该是螺旋式的上升。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践行。要培养自己适合电视行业的性格,既不要自我膨胀也不要自我缺失,要有自己的原则和规划,清楚自己要什么。
现任上海瀚裕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校友郑昭梁在发言时谈到,他上学时的梦想就是成为全国最好的灯光师。后来受到市场发展的影响,他与朋友成立了一个灯光舞美承包公司,发展至今在业内已家喻户晓,与之合作的栏目也是当下热门的综艺节目。他希望年轻的传媒人不仅要有梦而且要与市场接轨,才能抵达离梦最近的地方。
现任浙江在线新闻中心副主任的余嘉峰则在未来电视人才发展方向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现在对电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电视行业人才发展的方向,他还以自己的专业为例,一个摄像如果只会电视节目的摄像那么他以后顶多也只会是一个节目的首席摄像,但如果他在熟练掌握摄像的基础上还能懂得如何编导一档节目,那么他以后的发展的道路会比前者宽很多。
老一辈的媒体人也加入了未来电视发展这个话题的热烈的讨论中:“现在虽然是新媒体甚至新新媒体发展的天下,但是不要忘了,广播才是不同传播方式媒体间最好的衔接,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就是落后的,相反,广播才是最能考验媒体人水平的,虽然它的制作成本很低,但在没有画面的帮助下只通过声音让受众建立起对这个事物的认识的难度很大,所以也希望未来的媒体人能够对广播给予足够的重视。”
师生见面会中,昔日的老师和学生见面分外亲切,我校校友陈晓东的老师还说起他在校时每次上课前都充分预习并且敢于提问,他希望这种认真好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能够在新一代的传媒学子身上延续和传承下去。其中在座的大多数校友都是在舟山东路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的。从校友们的谈话间,不难听出对于舟山东路的怀念,说起以前的宿舍时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涩的时光。
浙江传媒学院对于他们的意义远不止这些,07届制作班校友甘剑宇在发言时表达了对母校深深地感谢。他现在是香港光影迹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他考入浙传时文化课成绩并不高,可老师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他,反而发现了他在电视制作上的天赋。他说就是因为有老师的鼓励和耐心的教导,才使他能够申请到去香港学习的机会,也才有了现在的他,因此他毫不夸张的说是“浙传拯救了他”。
散会后学校安排校友在行政楼前合影留念,之后邀请校友前往学校多媒体实验室参观,正赶上播音班同学在里面录制作业,校友们不仅看到了学校所拥有的各种高科技资源,也透过正在录制作业的同学们看到了新一代媒体人的精神面貌。为了让校友们再次体验大学生活,学校还特意安排了校友在荔枝园餐厅和同学们一起就餐,席间校友们说起上学时的趣事,气氛十分融洽。
座谈会后,95届文编班校友陈晓东接受了本社记者的采访,对于我国综艺节目创新之路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我国的综艺节目起步晚,模仿是节目发展的必经之路,早些时候我们学习的对象是台湾,而台湾学习的是日本,日本学习的欧美节目制作模式并加以本土化。因此,我们最终学习的方向是欧美,而现在热门的综艺节目也的确符合这一趋势。但学习不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加以改造。真正的原创节目,要等到我们在技术、编导等方面与欧美水平相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自然出现了。同时,他也对浙传学生提出了多读书的要求,他认为媒体人一定要眼界开阔,并且看到的东西要学以致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适应性强的媒体人才。
与此同时,电视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鲍芳老师表示,本次校友返校座谈会不仅要对到会旁听的学生产生影响,让他们分享到校友这么工作这么长时间的经验,更是为了通过这些优秀校友,为全体同学搭建一个与社会接触的通道,一个与校友接触的平台,从而推动浙江传媒学院更好的发展。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 祁旌京 图片作者:先锋通讯社 虞晨希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