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文艺园地 > 新闻详情
楚门河边
来源单位:人事处(教师工作部、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1-11-11      

今年中秋夜,我站在自家的阳台赏月,皎洁月轮悬挂空中,似慈祥和蔼母亲的脸庞,照耀人间众生,天地苍茫一片。月光柔和地洒下一片清辉,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更思念楚门河那条清悠悠的河流。故乡是我人生的根,母亲孕育了我的血肉之躯,而楚门河孕育了我的人生梦想,无论我长大后走遍天南地北,割不断魂牵梦萦那一缕乡情,忘不了初中三年住在楚门河边那一段求学的美好时光。

楚门河是一条慷慨、富有、多情的河,也是一条充满生机的河。楚门河有着它的喜怒哀乐,它也是一条有着灵魂的河;楚门河流域内丰富的水资源,养育着两岸广袤土地上生活的民众。这一河流得力于从古代先民到现代劳动者的不断开通治理,成为玉环市一颗夺目的明珠,创造着楚门河的文明。

“小河流水大河满,条条小河活水流”。历史上楚门河两岸楚门人巧夺天工的创造使这块宝地不旱不涝。楚门河她无私地哺育着自己怀里的一切,会呼吸的和不会呼吸的生灵,包含人类、鱼虫、花草、树林和岩石。妇人们以它的水洗衣,鱼儿以她的水为摇篮,花草以她的水做美容,岩石以她的水来磨砺。十三岁前后,我在今日的楚门镇楚洲文化城对面原楚门初中部攀登知识高峰,清澈碧绿的楚门河水,甜甜地滋润着我的人生。楚门河啊,你是楚门人民温柔的母亲河啊!

楚中也是一条河,一批批莘莘学子在楚门河边的当地百姓俗称县中毕业,我们告别了烟雨江南的一叶扁舟,我也踏上无数次梦想的旅途。往事如烟,秋去冬来,思绪万千,仿佛我就在昨天。我在母校楚门中学初中三年是最快乐的年代。班主任戴汉节老师受父亲委托,开学的一天十分关心地对我说:“到河边洗衣服千万要注意安全”。他又是我班语文课任教的老师,第一学期他要我们写的第一篇作文就是谈新学年新感受。戴老师上语文课那美感板书、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语速安详平和的声音,似清泉流入我心田。

戴老师得意门生叶文玲同学初中三年连任“语文课代表”。叶文玲坐在教室靠右座位第一排,她有一双明亮而宁静的眼睛,上课目不转睛,注视聆听。我比她大一岁,是地理课代表,坐在第二排靠左座位。文玲同学在十三岁时,《玉环报》发表了她第一篇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吴招民校长在全体同学面前十分高兴地读了该文,有同学称呼她为“小丁玲”,我十分仰慕。我和她是初中同班同学,她初中二年级、三年级代表全班,接连两次在校演讲比赛中夺冠,我深受激励。她各门功课全优,是全班少有的“三好优秀生”,我决心向她学习。叶文玲同学在描写恩师戴汉节老师的《耕耘故乡一方土》一文中说:“那种热火朝天的日子,那种集体主义的意识和荣誉感,真是一辈子长相忆,永难忘!”

那是个崇尚学习英雄的年代,学校也盛行以英雄名字命名班级,我学习的五七届“秋一乙”初中班名海鸥班,就是以苏联女英雄丽莎蔡金娜的别名“海鸥”命名的。同年级,另外两个班,一个叫黄继光班,一个班也以苏联英雄卓娅为班名的卓娅班。我们班上不少同学都阅读过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被书中英雄故事感动流下过热泪。我们班级教室墙上也张贴着该书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名言:一个人当你回首往事时,没有你的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这些名人名言都是促使我们思考:短暂人生为什么活着和如何活着。我们也敬仰革命先烈,崇尚抗日志士河志愿军战士的无私无畏的硬骨头志气,我们在校园南面靠近楚门东门河畔的音乐教室,遵循部编音乐教材书本,学唱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和《我们在太行山上》,全校师生集会时还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身心充满能量。

那也是个“向科学进军”的年代,校园师生课内课外充满求知求是热情如火的气氛。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济快速发展,教学“改革”实施,初中语文课本也在变革;上初二时,我们拿到部编语文教材,分为“文学”和“汉语”两本书。我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学名著精华。沁心润脾的醉人春风轻吹,课外有时在楚门河畔路上,我对着远处葱郁的驮山头、筠岗、龙岩山,咏读经典。张志和写的“渔歌子”古诗吟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至今我会脱口而出背诵,它描写的是浙北湖州郊外西塞山前江南农村景色,但是当我在楚门河边品读它时,眼前呈现了彩色花鸟人物画面:楚门河彼岸,桃花初开,柳色青青,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上栖息成片白鹭,一会儿它们扑闪展翅飞向树林,缓慢流动河水,有个孤舟蓑笠翁在垂钓,种田大伯头戴斗笠,身穿蓑衣,青绿相间,不误农时,冒着绵绵细雨,春耕劳作,这副图景同张志和诗中人物与场景多么相似啊!

阳春四月,校园内树木翠绿,校大门内花坛正中间铁树丛立;校园外的楚门河水乡,从九曲桥到济理桥至北门桥外,直至塘垟、小桥头一带,河网密布,满眼绿色。看近处,漾起笑靥般漩涡的娇媚小河弯弯,倒映着蓝天掩映成绿澄澄的云彩。楚门河在春光暖照下,波光流彩,水面碧波荡漾。轻巧小船,那尖头宽帮挖泥船,泥夹左摇右伸,一会儿捻满一船“乌金”。这河泥既当肥料,又是清淤。东门河近处,岸边柳树深处是绵延的秧田与油菜花地;流彩的绿色秧苗淹没了金灿灿油菜花色,似一块块黄绿相间的壁毯。屋前方方水塘,屋后一丛丛秀竹。望远处,端庄静穆不改雄姿的黛色驮山头真诚深情,披着一条条墨绿伴着油绿的彩带。

有人告诉我:驮山头、筠岗山绿色有原因的,最好去亲自看看。于是在一个礼拜天,我登上驮山头隐现在云雾中的凉亭,还参拜了它不远处的寺庙,找到了绿彩带的成因。是父老乡亲开出的梯田上,种出绿油油的番茄藤在伸展色彩,还有山沟沟栽满小青松、翠柏、香樟,更有岩头下有种植供楚门妇女草编用的云南剑麻,满山苗木庄稼染成一派密密葱绿春色。不久,也是一个周日,我还爬上筠岗山,同登临驮山头一样向山下俯瞰,极目远眺楚门河流域,水绿山绿田地绿,正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所描绘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站在两山上,似乎有杜甫《望岳》说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我似乎坠入绿色梦幻中,苗木青嫩,碧水粼粼;近山远水,若隐若现。身心不知不觉,溶于山色云水间,似乎走进水墨画中。这块船型的福地,给千家万户楚门子民,带来了环境优美、平平安安、富裕快乐,这正是被羡慕的当地人民最大的福气啊。

清晨,我有时和同学一起早读漫步楚门河一段最美、桥也最多的东门河畔漫步,背诵文学课本中的诗词。每当迎着河边水面徐徐吹拂来的清风,望着冉冉升起朝阳,心底里便会涌起一种喜悦。早餐时,校食堂烧稀饭烧开水的就是楚门河的河水,水质清冽甜甜的很好喝。白天,我们“海鸥班”的学生务实好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母校教师教学积极性出色结合,各门任课老师用心哺育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似楚门河清泉,让知识乳汁流入学生的心田。全班同学象株株小苗,在母校园丁辛勤耕耘下,似春苗茁壮成长。下午课外活动时,我们男生打篮球、打乒乓球,我们五分钱就租到二手车,在楚门校边的晒谷坛学骑自行车,有时又唱“勘探队员之歌”,什么歌词中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疲劳和寒冷”,二胡乐器也是初中时我学会的。放学时,楚门当地同学沿楚门河畔往家走,一路可见后生在河心怀里畅游,看得见担水大叔在挑河水,以及渔夫伯伯在河心她怀里盘算着生活的银两。每天晚饭同中餐一样,我们在楚门河优雅河段上,我每天跨过东门桥,再向前跨过花边厂旁的悠长三观堂桥,去观音堂校饭厅就餐。母校的每一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湖畔学子书声朗朗,青春脚印留在楚门河畔小路上;夜晚,明亮教学大楼内,留下学子伏案身影。

那时毕竟年纪太轻,还读不懂人生曲折又深奥的生活。楚门河水母亲一般温柔也好、恬静也好,每次从河边归来,留给我的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当时在我看来,楚门河是天下最美的,生活学习在楚门河畔是一种幸运,漫步在它的身旁是一种享受。不论是有风还是有月的夜晚,两节夜自修的第一节下课休息,我喜欢到楚门河岸边走走,是沉浸也是释放。在河岸边,我品味她的风光和秀色,河面萦绕着雾气,那无边的夜色,同皓月当空的云天,和两岸四周山峦黛黑色的远方,自然地凝成无声的诗和有形的画。回到宿舍,隔河《永钲堂》从小出家修行的比丘尼,做晚课时的暮鼓钟声飘了过来。楚门河啊,你用自己的水温和色泽滋养着两岸的青山、两岸的青山用自己有力的臂膀紧紧拥抱你,它们相亲相依、和谐又和美。

我老家是玉环市城关,楚门有我的岳父岳母,我爱人和她的弟弟妹妹都是楚门中学毕业的。 在楚门河畔三年中,我学习数理化、文史地,提高文化知识,还自己动手在河边洗衣裤,参加劳动和政治学习,强化体魄,提高政治觉悟,激起了对人生未来的向往,1956年初二上半学期我加入了共青团,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楚门确实是我的第二故乡。缓缓流淌的楚门河给予我母亲般的柔情和燃烧激情岁月的人生理想。她确实温养着我一辈子。

楚门河给我们每个人的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心中的楚门河都是不一样的。在楚门河呆久了,你成了知道她的朋友了,并且连她和周围空气、雾霭、山体、树木和倒影,都会刻下自己和她交往的印证。如果你蒙住我的眼睛,把我带到哪一条河边,用不了多久,我会分辨出自己是不是站在楚门河边上。你竖起耳朵,听听它轻淙的流水声;你伸长鼻子,闻闻河水中夹杂的水草气息,清晰可辨。 楚门河是实在的奇妙!

现在我早已退休在杭州安度晚年。每次回乡小住,还是要去楚门河边走走。在回玉环楚门那个夜深人静的月夜,我,一个人,站在楚门河东门桥头。河水在流淌,皎洁的月光,在泛动的水波中闪烁银亮的斑点,猛然间,记忆之门顷刻间被打开,岁月汹涌,无法抵挡住往事扑面而来。我想起了,我的楚门河边的师长、岳父、岳母,深深体味一种永远失去的痛,以此来怀念我敬爱的岳父母。我岳父从1919年走来,历经79载风雨,最后因教学累病仙逝,还来不及给在杭州工作的女儿留下一句话,就匆匆走了。我岳母长期卧病在床,也把她最后细弱呼唤留给了我们‥‥‥‥岁月无情地流逝,他们仙游已有20个年头了。此时此刻,我在楚门河东门桥头看到桥下河水在微风中泛起波浪,流水在响,月光在闪,它们交织融合音响,正在吟诵过往的事和过往的人,他们还“活着”注视着后人。

尾声

水是故乡亲,我真想常去楚门河边走走。楚门河水如同时间碧绿的母亲般的乳汁,从我的生活中流过,从我的经历中流过,从我的心灵中流过,此时这一条河她就有了记忆,有了生命,有了灵性。“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和楚门河交往思念永远不会忘记,八十虚岁的我,几十年的峰回路转,最值得怀念留恋的还是楚门初中三年读书的岁月啊!


作者郑祖武简介:浙江玉环市人,中共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浙江传媒学院教师,高级职称,退休前曾担任主持工作的校工会常务副主席、电视新闻教研室主任。著作有《外国电视明星荟萃》、《电视新闻节目创作概论》、《电视新闻报道学》、《广播电视新闻作品选编》、《屏前求索及其它》书籍。1991年获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首届艺术贡献奖,1993年荣获杭州市作家协会优秀作家。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