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文艺园地 > 新闻详情
梦里花落她知晓——浅评三毛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7-09-04      

“记得那时正年少,你爱看天我爱笑,有一天并肩伫立窗户前,微风拂过,阳光正好,我们不知怎样都笑了,眼中花落知多少。”印象中这一首小短诗写于高考前,那是四月的一天,离高考不过六十天,刷题刷得头晕眼花,随手拿起《梦里花落知多少》,最美人间四月天,这个女子、这本书,在那苦闷压抑的岁月里,真真实实的温柔了岁月。

二十四年前的早春,三毛在台北一家医院自杀。四十八岁的她轻飘飘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如她的人生,随心,随性,仿佛不过是喝了一口水。她的梦想是来生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她的梦想是来生做一只鸟,飞越永恒,她的随性、她的纯粹是我今生最向往的向往。

三毛曾这样评价过自己的一生,她说,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满意。过去,我愿意同样的生命再次重演,现在,我不要了,我有信心,来生的另一种生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阅读三毛的一生就像阅读一本传奇小说,叛逆少年,十三岁就离家出走,初中时就翘课,随心所欲,因觉得自己原名中“懋”字太过复杂而改名“陈平”,长大后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竟在前世乡愁的感应下,奔赴而去。异国留学,追求真正的人生,自杀未遂,厌倦复杂的世界,从头再来,在沙漠里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她一生自杀三次,第一次是少女时期,第二次是未婚夫去世后,第三次终于把自己杀死。她驰骋于文字间,行遍万水千山,她绽放于撒哈拉大沙漠,不慕世间风月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倪匡曾说:“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可能三毛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天使,离开这个享乐的人间,去寻找她的荷西。

有时候看三毛的书,觉得自己就像在看一些偶像剧,她刻意地把所有的一切都塑造的完美,让人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世界,但只要细思,便会看到三毛的悲与痛,在朋友圈看过一个段子说到,人越缺什么就越爱秀什么。许多人在三毛的书里路过了全世界,而世界真的是书里面那么美丽吗?许多人在三毛的书里看到了最真挚的爱情,但不可自拔只能说明当下的不如意,除了感情,更是生活的不如意。记得张爱玲告诉我们,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三毛负责展示华袍,把找虱子的任务交给了读者。其实虱子都是爬满华袍的,但通常卖袍子的人是不会让你发现虱子的,他们只会让你喜欢上这件袍子,而三毛就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世界。

许多女孩在读完三毛之后都梦想成为她,幻想一次说走就走得旅行,幻想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很多人说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却从没想过定居撒哈拉,很多人都道“我想去流浪”,却从未走到过天涯海角。而三毛最有魅力的地方也在于她的敢想敢做,空话谁不会说?而行动却鲜少有人践行。那个年代的女性大多还都沉浸于“相夫教子”的传统中,而三毛却打破常规,她背上行囊去流浪,有人曾这样评价过三毛的一生,“前半生她和荷西充满希望,后半生她一个人充满绝望。”可就算是茕茕一身,却依然将生活描出了想过的模样,百味人生她都尝遍,于是她开始了另一种活法。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评价她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三毛的死令世人震惊,却不可惜,她已经活完了全部,活得精彩,活得明白。梦里花落知多少?人生一场大梦,这里面的姹紫嫣红只有三毛一人知晓。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