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继承了百老汇的一贯表演风格,演员的表演服从剧情需要,用肢体语言和出色的音乐吟唱来表现故事主题。整个音乐剧的表演基调充满了黑色幽默夸张、风趣、自然、轻松、活泼的艺术特点,剧情通俗易懂,电影娱乐性强;舞台场面奢华,加之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配合声响、灯光,使舞台表演变幻莫测,更加华彩。音乐舞蹈洋溢着浓郁的美国娱乐文化及音乐特色,演员身着绚亮的服装在音乐中奔放、酣畅淋漓的舞蹈,毫不拘泥。
片子通过爵士乐把新闻事件串联起来。爵士乐是芝加哥这个夜生活近乎奢靡的城市的标志特点,而音乐剧则恰恰运用了这个特点。故事与现实生活贴近:舞女杀人进了监狱后,通过律师编造出很惨的身世透露给新闻媒体,通过迎合大众趣味的舆论方式使当事人成为流行人物。荒诞的情节在讽刺的讲述中让人发笑。
音乐上《芝加哥》现代爵士风浓重。优秀的音乐剧,其形式和内容总能做到高度协调,引人入胜。《芝加哥》是百老汇歌舞剧的代表剧目之一,选择爵士乐作为主打风格,恰如其分地描摹出了20年代的美国都市风情。旋律悦耳,《芝加哥》里妖娆的《爵士风情》、强劲的《牢房探戈》等曲目都表现了该影片的特色。尤其是《牢房探戈》,这首歌堪称“杀夫六人组”,描写芝加哥库克县女牢六名杀人犯的作案过程。这六名杀死丈夫或男友的女子的故事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带有一种极端女权主义倾向。她们没有一丝悔意,仍旧仇恨身边的男人。这首歌的妙趣就跟它的舞蹈故事一样,具有极端性。听完这些歌,在节奏强烈的探戈舞的表现下,大家会发现她们每人有一个特定的象声词,分别代表着各自的故事。在银幕上,电影导演又非常巧妙地把歌曲前奏演绎为相似的象声效果,如滴水、皮靴踏在铁板上等。以电声乐器和噪声乐器为主,在蓝调钢琴旋律和小号的高音渲染下,把每一段小故事一一推向高潮,巧妙地运用了爵士风格,又在浓郁的现代色彩中不乏有古典音乐的元素。此处表现了女性的真实想法,与温情脉脉的传统歌舞片背道而驰,是全片的经典之处。高调的音乐与夸张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增添了浓厚的艺术特色。
有好的画面感是和好的剪辑分不开的。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剪辑时注意了构图、动作以及音乐节奏的交相呼应,用动作的特写、短镜头的密集穿插来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在开场《爵士风情》中,维尔玛·凯丽在舞台上和着爵士音乐表演,娆卡姬·哈特便以短的特写镜头方式出场,与爵士音乐的节奏同步,在一声小号的长音下,娆卡姬·哈特那张明星梦的脸被特写放大,随着音乐和剧情的发展,她的行为和人物特点在音乐的烘托中表现出来,画面和动作具有爵士的节奏性,在影片开头就将整个影片的特色表现出来。和着音乐的节奏,对画面语言进行表达总是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更何况是歌舞剧。
《芝加哥》中对爵士舞的运用,包含早期爵士、探戈和现代舞的元素,通过舞蹈展现人物,这样就不再单调,不是一味追求思想性,虽然动作幅度很小,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很有味道。是典型的百老汇音乐剧,但又有非常现代的手段。音乐剧的视听享受,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的舞台设计。而《芝加哥》摒弃了细致入微的写实手法,采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抽象风格,在大的舞台背景中,用混乱的场景来烘托气氛,场面是凌乱和复杂,但是清洁的发展却是简约流畅。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服装设计得性感贴身,完全是现代样式,这不单是为了赏心悦目,而且还便于演员们在舞台上做出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灯光的特写,服装的设计,要么是缤纷绚丽,要么就是昏暗低调。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激烈和奢华、浓郁的氛围。在美妙绝纶的爵士乐伴奏下,娆卡姬和维尔玛在舞台上拿着枪于载歌载舞中结束。
(作者:06录本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