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文艺园地 > 新闻详情
生之舞者——《黑暗中的舞者》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09-11-01      

  公映于2000年的电影《黑暗中的舞者》是丹麦杰出导演拉斯?冯?特尔继《破浪而出》、《白痴》后的“良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是一个悲剧,讲述的是一个单亲母亲带着儿子从捷克来到美国,独自艰辛地抚养孩子成长却最终因其善良而被邻居警察昧着良心诬陷其盗窃了他的金钱,最后被当地检察官判处了绞刑。这是一个发生在有着太多的不公与无知的60年代的美国的悲剧。这是一个没有华丽的场面,没有漂亮的面孔,没有曼妙的舞姿,只是主人公孤独地在黑暗中尽情地歌唱,完成生命的绝唱的故事。
  我个人比较喜欢影片的最后部分。手提式的摄影方式给观众造成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并贯穿整部影片。整个观影过程对观众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突出人物的脸部特写是影片独特的镜头手法,导演反复运用特写、近景、中景到全景的交叉组合,着重突出的是一种纪实风格。仔细观看会发现,影片在拍摄时多是长镜头,只是在剪辑时有意将长镜头打乱,我们便看到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那种跳跃感,就像是舞蹈一样。黑暗暗指生活,舞蹈暗指理想,两者的对比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当沙曼拒绝使用为儿子治眼睛的钱来为自己打官司的那一刻,她已经从容地选择了死亡。她的善良和对儿子的爱深深地打动着她身边的人。牢房里的一位女警员在沙曼坐牢的短暂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沙曼,直到她临刑。沙曼全身蜷缩在床上等待人们把她带走,她因恐惧而无法行走,那位女警官特意跺脚制造出节奏,沙曼听到这些有节奏的东西会在头脑中出现幻境,在她的幻境里面,她尽情地歌唱着,每个人都是她的听众,也是歌舞的参与者。
  在沙曼的幻境中,色彩明亮,与现实中平实朴素的色彩形成对比,周围的人们都随她一起欢快地歌舞着,这时的镜头不再有手提式造成的晃动感,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此时的她对外面黑暗的世界已经“漠不关心”,沙曼用她优美的歌声,在欢快的旋律中带给了观众片刻的心灵上的放松,她口中一直念叨的步数是她走向死亡的最后的路途,并以此来反衬沙曼对于美国梦破灭的万般无奈和凄苦。随着一声重重的关门声,镜头跳回现实。影片的悲剧高潮随之到来。
  沙曼拒绝用黑布罩住自己的头,她哭泣着呼唤儿子的名字。当她开始唱“最后一首歌”的时候,她再一次尽情地歌唱,她紧闭双眼,最后一次为生命而歌唱。沙曼一直活在自己臆造的音乐世界里,在那个世界里,她是绝对的主角,在歌舞飞扬的音乐世界里她忘却了现实生活中一切心酸与悲苦。沙曼在音乐中享受着自己的理想世界。
  随着一记巨大的坠落声,歌声戛然而止,影片陷入深深的静默,随着镜头缓慢上升,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沙曼的灵魂正缓缓升入天堂。
  我相信每一位看到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被沙曼这种伟大的母爱所动容。影片始终以一种平淡冷静的语言讲述着一个情节并不离奇的人生故事。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以及手提式的随拍手法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简单中包含着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与关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本片荣获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最佳女演员奖。有评论这样评价这部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她是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作者:金晨曦)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