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文艺园地 > 新闻详情
共存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19      

  雅与俗,仅凭字面意思理解,似乎是不可共生的二物,诸如雅正与低俗,典雅与庸俗,雅致与粗俗,语义相对,褒贬也一见则明。文心雕龙有言“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雅即是正,即是华,达到“雅”这一标准的作品,才可称为典范之作。 

  雅固然是好的,自古以来,文人将雅作为了创作的最高标准,《诗经》中就很好地凸显了这一点,风雅颂中的雅即是指正声雅乐。于是一直延续到后世,诸如《离骚》此种“雅“的代表作品不胜可数,个人很喜欢的《滕王阁序》也算是雅的代表,读来朗朗上口,其中的凌云壮志也深得我心。不仅于中国,在世界文坛也是如此,梭罗的《瓦尔登湖》算是一个典例,梭罗描绘了他独居于瓦尔登湖畔时感知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有一章节便叫做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 /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给人以清新素雅之感。20世纪初兴起的意识流小说就更是一个很好的证据,创作者们把或深奥或澄澈的心境的描绘视作是“雅”,比起其余派别的小说,似乎是此种直接论述心理的方式更具优越感,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通篇没有中心人物,也没有完整的故事与波澜起伏,只是基于叙述者的内心活动延伸出来的大量的人物事件,有些章节甚至没有名字,部分语句也晦涩难懂。但其对于社会与人性的思考却深得人心。 

  但若深究这些作品的境况,雅的好,却又不得而知了,中国古文化中关于雅的部分正在渐渐失传,走入一个曲高和寡的境地,若不是对古代诗词传记饱有研究的学者专家,普通人连读懂都尚且难以做到,《追忆逝水年华》刚完成时出版界反应冷淡,一些有名的出版社都不愿为普鲁斯特印制,梭罗的《瓦尔登湖》更是被广大读者评价为“难以读下去的书籍”。反倒是那些贴近大众的作品更为好些,即是俗。 

  这似乎有违于人们心中一贯对于雅与俗的认知,其实在我看来,雅与俗是可以共存的。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想浅谈写作,写作这事,虽然作者所塑之物是虚拟的,意识的,但它最终还是要回归至现实中去的,物质决定意识,人是活在现实中的,没有对现实的真实写照,再多繁复深奥的思想也没用。做比说往往更有用,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大抵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纯粹的雅的作品不得人心的原因了吧,对于大部分阅读者来说,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此种深奥晦涩的心境解读,更多的是直接可以用之于生活的精神补品。 

  但也并不是说纯粹的俗就是好的,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正因为它是语言的学问,本身就被提到了一个与雅相近的高度,适当的曼辞修饰与有深度的思想是必须的。况且只有深刻,现实,清醒的文字才能够得以永存,像是那苦丁茶,入口虽苦,但那种由苦至甜的感觉却会被味蕾所铭记。人不能够只看到表面,正如纯粹的俗,轻浮的文字与上文所言者刚好相反,它终究会被阅读者淡忘,如同浮在水面的油脂,一吹即散。 

  因此我认为,雅俗共赏,雅俗共存的文字才可谓是真正的好文字。雅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辞藻的雅,一方面是思想的雅。辞藻的雅不必多说,作为作者,创作的前提即是功底与积累,“肚里要有货方可拿得出手”,这话是我外公告诉我的,外公一直有阅读古文言书籍及书法的爱好,并没有看过多少多的书,当然也没有达到什么专业的高度,但他的话我却很爱听,比方说这句,我一直作为我个人写作的宗旨来看待,总希望多看点书充实自己。至于思想,我个人而言,思想的雅应是由某种生活经历逐渐引申深入,用哲学来解释,认知首先是从实践得到的,并由实践推进,只有实践了方可得出认知。雅的思想正是如此,并不需要浮于某些异元空间的深奥的思考,那些并不在我们所能考虑的范畴之类,那始终是空的。这就要牵扯到俗的问题上去了,文章的雅我觉得是建立在俗的基础上的,由一个浅显的现象逐渐走向深处,好比人走路,若一开始便受到美好风景的狂轰滥炸,那么这一路一定不会太有趣,但若是越向深处越有美丽的风景,则会满心期待。文章也是这样。好的文章总是建立在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上的,或许并不是什么很独特的东西,但是却贴近每一个人的心,往往这样的文字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像莫言,他的书我大都看过,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丰乳肥臀》,文中母亲的原型正是莫言自己的母亲,因而写来特别有拳拳之情,对于母亲所受的灾难与辛酸苦楚也刻画得特别细腻,在不断地失去子女的痛苦与饱受战乱的折磨中仍然坚强的母亲给每一个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莫言所用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只是单纯地把家乡农村的原貌还原在读者面前,也并非生搬硬套,加了些真性情地描写,就使整篇显得特别有人情味。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也是如此,书中写了诸多位天津卫的奇人,所描述的自然是贴近于俗的东西,文字上也少不了天津的土话,但是通过那些奇人而折射出来的品格却并非一个俗字能了结,而是可以上升到“雅”的层面上的。以及老舍的《》也是如此。这些作品皆是做到了雅俗共存,才可使作品雅俗共赏,深得人心。

  雅与俗,其实并不对立,反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俗延伸出了雅,雅又衬托着俗。即是共生共存。好文字当是雅俗共存,才可赢得读来唇齿留香流传不朽。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